佛弟子文库

佛法修学,以智慧为先导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去年和今年的九月,末学去大庆接受由净界法师亲自传授的菩萨戒,师父一再强调要守好十重戒,其中尤其对酒戒做了严格的开示:“千万不要卖酒,饮酒是轻罪,卖酒是重罪。”师父在整个七天修学过程中,强调了好几次,这段开示让我联想起在北京一位素食店的经理曾经问过我关于店里卖酒的问题。

他对卖酒内心很抵触,但老板坚持,自己迫于无奈,只能随顺,毕竟找个善业做工作不容易,还要养家糊口。当时,因为他没有受菩萨戒,既然问我的看法,我让他劝说无效,就千万不要主动积极去推销,有人点酒,也最好劝客人转向饮料。

但是,当我半月诵戒时,《梵网经》云:“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而且饮酒卖酒是愚痴的果报。在贪嗔痴三毒中,又以“痴”为罪魀祸首,其它二毒皆是由于愚痴而产生的。

虽然菩萨福慧双修,但以“智慧”作为先导,因此六度中,布施后加一个“波罗蜜”,智慧的观照,不然就只是人天的善法。所修的福报也是痴福,没有照破无明的力量。

净界法师告诫凡夫菩萨,修学佛法,刚开始不要急于修福报,应该将智慧的修学放在第一位,不然引申很大的过患,福报修得越大,没有相应的智慧作引导,就很难听进别人的劝告,错得离谱自己还不自知,旁边的人看得很清楚,却都不敢跟他讲,大福报的凡夫就会将“我执”用福报养得更加肥硕。

智慧的引导,对菩萨的重要性在诸多经典中都有描述。《八大人觉经》中:“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强调菩萨应该以智慧修学为重。净界法师在《佛法修学概要》的第四十集中讲述道菩萨的阶位时讲到:“在《楞严经》上说,我们一个凡夫,修百万亿劫的善法,比不上十地菩萨一念的善心。”如果我们的福报没有回向无上菩提,就是生灭的人天福报,只是做一个好梦而已。

可见,智慧对一个佛教徒的重要性,虽然没有受菩萨戒的人,卖酒的果报依然会显现,如同一位不信因果的屠夫,还是会受被杀的果报一样。所以补充一下我以前的建议:

1,要极力劝说股东不要卖酒,将过患告知,比如将此文,或其它关于卖酒过患的文章给他们读;

2,过去有布施的因,卖果汁一样赚钱,过去没有布施的因,卖酒也不赚钱;

3,如果以为自己在行菩萨道,认为“吃素喝酒,强过吃肉喝酒”,应当将果报的风险降到最低,比如当店里不再卖酒,有些客人会问起,能否自带酒进店吗,说明这类人对酒太重视了,应该说:“店规不允许,但既然问我个人,你自己看着办。”而不能直接回答:“好的。”最好连随喜也不要犯。

4,照顾员工的因果,远胜过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

5,做了一切努力没有说动股东改变,又实在迫于生计,一时无法改行,就只能保护内心的善根:至少要用惭愧心面对自己的业力,勤加忏悔,不要自认为在行菩萨道,而洋洋得意。

今年去增受戒,受到师父再三提醒,将以前对人家不圆满的建议加以补充,让自己心安而无愧,愿一切听闻者能重视智慧的修学,得大智慧,在这个五浊恶世中,避免诸多过患,让善业的果报更加圆满,少一点痛苦的毒药。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要想千人头上过,须向万人脚底行

在五台山时,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过堂,都是师父给我们...

佛门里的四尊大财神

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

戒律中为何反对饮酒

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

从点滴处注意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学会爱惜五谷粮食,浪费粮食是暴殄天物,是...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不能悟道的五个错见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

初一十五为什么要敬香礼佛

问: 为什么每月初一、十五要敬香,礼佛?有什么渊源...

肉鸡蛋和菜炒到一块,光吃菜不吃肉行吗

问: 学佛两个多月,肉不吃,鸡蛋不吃。请教师父,肉、...

【佛教词典】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

【佛教词典】六大烦恼

六大烦恼者:   一、贪烦恼 染着为性,生苦为业。 ...

憨山大师《心经直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

经律关于持戒的赞叹合集

1、《遗教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肉食百害而无一益

1.动物被宰杀时,极端的恐惧、痛苦、愤恨、挣扎,使其...

【佛学漫画】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当中的五、六天,始终没有任何的痛苦,并...

听到哪里有灾难,你马上就回向

今天的雨很大,大家还是来了,就是一念心!这种道心,...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

众生是福慧的源泉

人的苦乐就在一念间。一个人如果转变观念,他就不苦了...

什么是「普贤行」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

四十八大愿——(第25愿)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我...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这个「想」对我们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五阴。从造业的功能而言,五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