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宽见法师  2013/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

要感恩、习莫牵、为意主、普贤行。

一、别不平:

“别不平”,指于内,心中不平。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不必心中不平和委屈,不平且拒绝面对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坦然接受则使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坏事也可能变好。要知道十指尚有不齐,一碗水哪能端平?孟子曰:“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看来,老天是要降大任于我们身上,我们注定要不平凡啦!

二、莫抱怨:

“莫抱怨”,指向外,抱怨他人。当您遇到逆境、被他人伤害,或看到社会的黑暗面时,不必抱怨他人,也不必抱怨社会。因为抱怨无有丝毫利益,只会损自损他而已。与其抱怨他人,不如感谢他人消我业障;与其抱怨社会,不如引以为鉴,检束自身,当下从我做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会欣赏:

“会欣赏”,不论何时何地,总能发现人的优点和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积极乐观,而不沮丧沉沦。君不见:即使遭遇同样的境况,不同人的感受也是天壤之别,有人郁闷发愁,有人雀跃开怀。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摆正位置,换一个角度来欣赏,我们就会发现:人人皆是菩萨,处处不异净土,时时都是好时,事事化为神奇。

四、勿强求:

“勿强求”,勿简单粗暴地单方面把自己意愿强加于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一厢情愿,只考虑自己的诉求。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即使是好心,也必遭人反感;哪怕是自己的儿女,也必逆反难以接受。你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你讨厌的别人也未必讨厌。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一个广阔的崭新世界。只要不违背天地良心,何不人欲施予人,人厌勿施人?

五、要感恩:

“要感恩”,指常怀念恩感恩、知恩报恩之心。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思:父母养育我,国家保护我、众生成就我,三宝觉悟我,如是等一切,皆有如海恩,佛典曾明示,亿劫难酬恩。顺逆增上缘,处处要感恩,知恩而报恩,瞬间福慧增,欲离苦得乐,当念众生恩,欲消业增福,劝您常感恩。

六、习莫牵:

“习莫牵”,勿总是被自己的坏习气毛病牵着鼻子走。唯识宗以习气为种子之异名。习气又分名言习气、我执习气、有支习气三种。此处所言习气主要指有支习气中的恶习气,即我们自身所作恶业熏于阿赖耶识而成之种子,此类种子即是后世遭受恶报之原因。

我等从无始以来,以执我故,由贪嗔痴为因,形成无量烦恼恶习毛病。因恶习烦恼惯性之力,驱使我们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过失,不能自拔。众生好比笨牛,习气好比牛鼻上的绳索,若无空慧觉照定力,懈怠昏昧,习气现前时,无法辨别,不由自主,一牵就跑,遂致轮回无休。若真修行人,欲脱三界火宅,必修三学戒定慧,一旦习气来牵,则用慧眼明察秋毫,手疾眼快,即挥智剑,运大禅定力斩而断之,遂脱束缚。

七、为意主:

“为意主”,指不为外物所动,做自己意志的主人。比较而言,“习莫牵”所说习气发乎自身,主要指向内的对治力;此处“为意主”主要指向外的对治力。即:不仅平时我们能从容不迫,一旦当突发的外境现前时,我们也保持正念,作自己意念的主人,不为外物所役。外境无非顺逆二境,“为意主”,则处顺不喜,处逆不惊,成不骄败不馁,并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去作正确的事,不去做错误的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苏洵也在《心术》中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即便泰山在眼前崩塌,也面不改色;即使麋鹿(四不像)在身边起舞,也不看它一眼。。这里所谓的“泰山崩”,指的是意外发生的危难;所谓的“麋鹿兴”,指的是美好事物的诱惑。苏轼又评价张良,“猝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都是指的面对外境,不为所动。

《孟子·公孙丑上》:“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孔子说过最大的勇气是这样的:自我反省之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正时,即使对方是一个身分低下的人我也会畏惧;但反省之后确知自己的行为正确时,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阻拦我也能勇往直前。这就是修行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普贤行

最后“普贤行”,以普贤菩萨十大愿行统摄一切:“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以三殊胜(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摄持一切法,效仿菩萨大愿大行,发菩提心勇猛精进,四摄六度无有穷尽,种下殊胜解脱正因,直至最终成就无上佛陀果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短短的六个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因为佛法这种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

何为用功法,办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肉食与素食者巅峰对决:吃什么才对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大厨TimLove走访了CNN的5对5热坐,并...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图】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

总摄十种分別心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

【佛教词典】拘仑阇鸟

拘仑阇,梵语 krauca,巴利语 koca。为一种鹬鸟。又称...

【佛教词典】住学胜利

【住学胜利】 p0661   分析此文,如瑜伽八十二卷七页...

信自己与不执着

信心 信能渡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推荐】印祖一生教化的三十二字箴言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星云大师《回向之妙》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

你心一动,魔就有机可乘

这个地方我们要说明一下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说是我今...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

慧律法师: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

逆境才是考验你的时候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问: 谤法的罪很重,我们都很害怕。我们是以好心来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