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净界法师  2013/1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个人讲话他听不进去的,因为他根本不管你要讲什么,他只相信心中的妄想。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只有你自己想改变,你要不走出妄想,谁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佛陀的出世也知道不能改变我们,但是佛陀可以影响我们,讲一些道理让我们去思考,自己走出妄想。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让我们看看自己的过去,整部《楞严经》都在探讨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讲了十卷。我们不知道过去,就不可能开创一个未来,因为你忘失了本来面目,就活在现前的妄想,老是被它牵着走,我们每一生临终都它骗。

《楞严经》让我们回光返照,找到生命的原点,经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空性而来,生命是无中生有,没有开始。如果生命是有本质,轮回是真实的,你就没有办法让它消失。我们学佛要知道一个重要观点,了生死不是说你本来就有生死,佛陀硬生生把它消灭掉。在经典上说,如果我们生命是真实的,佛陀让我们把这个生命消失掉,诸佛犯了杀生戒,事实并非如此,是我们本来就没有,佛陀只是帮助我们恢复自己本来的样子。

生死是我们自己多事找来的,佛陀要我们从妄想走出来,答案只有一个,觅之了不可得。我们从空性而来,我们本来没有,表示生命是虚妄的相状,这给我们很大的希望,就像镜子的灰尘为什么擦得掉呢?因为镜子本来就没有灰尘,如果镜子本来就有灰尘,你怎么擦得掉呢?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很重要,原来不管我们烦恼有多重,业障有多深,都可以改变,因为你本来就不是这样子,生命的改造是可能的。这是大智慧的佛陀引导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安住空性不随妄转。第二、大智慧的佛陀引导我们规划未来,人要有愿力和目标才有动力。佛陀知道我们心中的妄想不是打一生一世,打了生生世世,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不是三两句话走得出来,佛陀告诉我们放弃心中的妄想,会得到更多的珍宝。

佛陀用无量的功德庄严引导我们,而且佛陀说: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证,佛陀以自身证明,他走出了妄想,结果得到更多的功德庄严,引导我们发菩提心,活在未来。我们学佛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今生看得太重要,他不管过去,也不管未来,跟他讲说今天好好修行,拜八十八佛,来生无量功德,他不在乎。但是你跟他讲有十块美金让你赚,他马上跑过去了。

在唯识学上将我们的执着称为“随所生所系”,随着你所受生的生命,会对眼前的因缘执着。一只蚂蚁就把眼前的饼干看得很重要,你对它说,饼干不要吃,你会得到更好的珍宝,蚂蚁听不进去,跟人一样嘛。我们随着今生的生命,心就住在今生的生命,然后被眼前的妄想误导,使令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流转,我们没有一个人得到教训,每一生都做同样的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法宇宙观之欲界六重天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念佛别怕妄想,不后悔,不怀疑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了解放逸的源头

现在人总想休息、放松,为什么呢?因为太累了,这其实...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困惑

问: 师父慈悲,弟子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困惑。如果...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

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

【佛教词典】四果

1、指声闻乘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

【佛教词典】法相

诸法一性而相万殊,由万殊之相以言法,故曰法相。...

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

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六度万行以布...

不准时的公鸡

从前,在波罗奈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位全国闻名的老师,...

你敢信我就来--普陀山梵音洞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了普陀山比较特...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当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大凡生存于斯世,每个人带着宿世的业力或愿力,在其人...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我曾经看过乡下人家做竹扁担,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弃舍所长,何患道业无成

【原文】 凡人资性所长,必着之不能舍。如长于诗文者,...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

如何化解当下的情绪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

被富贵逼落三途

朱元介,名之蕃,明代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官职做到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