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净界法师  201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整部《法华经》,它就是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所谓的: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而出现于世。佛陀所说的教法当中,开出来有五乘的教法:有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每一个教法都有它相应的因,跟相应的果。到了法华会上,就把这个五乘的功德,作一个拢总的会归。

佛陀说:弟子们,佛陀出世说法,我究竟的目的,并不是要你们生天的,也不是要你们成就阿罗汉、辟支佛的。 佛陀之所以出世, 是为了一个重要的目的, 「一大事因缘」,什么因缘呢?佛陀是要用一切的方法,来启发我们的佛性,使令我们内心佛的功德,能够开展出来,所以佛陀才出世。

所以在法华会上,所谓的《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他是佛陀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他弘扬《法华经》是怎么弘扬呢?他就是用礼拜的方式为众生授记。他看到四众的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就跪下去跟他们顶礼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普遍的为一切众生授成佛的记。在古德的批注当中,解释这个常不轻菩萨,他就是在弘扬《法华经》,他就是在弘扬《法华经》的大义,「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基于这个理由,就是整个大乘修行的目的。虽然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法门,但是每一个人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道。

在整个成佛的过程,道绰大师在《安乐集》把它分成二个法门:第一个就是圣道门;第二个是净土门。

圣道门就是以自力断惑超生死.就是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这一念的自力,发起菩提心。持戒为本,止观双运。先把戒波罗蜜持清净,使令我们的身业、口业,能够如法如律;在这个持戒清净的基础之下来修止修观。由这个禅定的帮助来修我空观、法空观,把我们无始的无明,有次第的给消灭,这个就是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这种情况,蕅益大师他说:事难而功渐。

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我们从无明妄想的当中,要建立戒波罗蜜的功德,禅定波罗蜜的功德,般若波罗蜜的功德,这个事相是很困难的,而且他所成就的功德是有次第地的,有渐次的。从外凡而内凡,由内凡而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于到成佛。它有一个明确的次第。这个是我们选择圣道门的办法,事难而功渐。这当然包括了所有的大小乘,唯识、天台、华严,所有的法门都是圣道门所收摄。

另外一个特别的法门就是净土门。这个净土门,是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就是说,佛陀是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他在因地的时候,许下了一个愿力,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陀在面对十法界众生,发下这个愿以后,他经过长时间的积功累德,这个愿总算成就了,这个愿就存在这个法界,永远不消失掉,他的功德力,昼夜六时加被了一切众生。

但是我们怎么跟这个愿力接触呢?我们的「信愿持名」,众生的信愿持名是能感,佛陀的大悲愿力是应。换句话说,我们要看《阿弥陀经》很清楚的想到一个观念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们一个净土人的目的,就是要在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换句话说,是一个正念分明的情况,把我们的信心、把我们的愿力、把我们的佛号,三种功德很清楚的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你的信愿持名跟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 「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就是这样接触了。我们这一念的信愿持名跟阿弥陀佛十八愿一接触的时候,佛陀的化身就显现了,显现了以后,佛陀就放光照我们,接引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乃至于五逆十恶,都是佛陀所收摄的根机。到了极乐世界,那当然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就在那一个生命而能够成佛。

所以净土法门可以说是一个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乃至于一生。你就在你这一生的努力,你只要你努力一生,就能够彻底的把无始的生死解决,你只要你这一生就够了,所以这个法门的确是很难相信。这个法门的特色,就是你怎么能够达到临终的心不颠倒,这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可能我们学哲学,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

劫难之中当如何来修持

原文: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

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

不忙歌

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越修为何觉得自己越差劲越惭愧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越修觉得自...

【推荐】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

【佛教词典】无见有对色

【无见有对色】 p1070 显扬五卷八页云:无见有对色、谓...

【佛教词典】大梵王宫

(杂名)大梵天王之宫殿。在色界初禅之梵辅天中。俱舍...

为什么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为什么佛陀在讲六波罗蜜之前要讲这三种意乐?就是你作...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

星云大师《生死泰然》

死亡是历来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但是时代的进步,生死...

持名为往生正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

橘子皮的17种神奇用途

导语: 橘子好吃且营养丰富这你肯定知道,但是橘子皮...

造作的善恶业必由自己承担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

谁主宰吉凶

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

把观音菩萨看作弥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经根据

问: 法师讲过,把观世音菩萨看作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

该如何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观念

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否用佛教的义理和智...

圣严法师: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

有句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意思是指,连泥塑的娃...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