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净界法师  2014/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的生命去观察,怎么样观察呢,「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我们过去有很多的生命,在人间得果报、在天上得果报,有种种的果报。每一期的果报当然都造很多业,这个业是怎么回事呢?「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大部分都是造恶业,而且业是无量无边。

就是现在我们这一念心,当然我们这一念心有八识,我们这一念心,它不但是不断的生起作用,也蕴藏我们过去的很多业力。我们这一念心,感觉到现在好像什么事也没有,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但是其实不同!我们要入这个因缘观,哎呀!不得了!「所作恶业,无量无边」,我们这一念心聚集了过去生中所含摄的五逆十恶,种种的罪业在里面。

这些罪业有多少呢,讲一个譬喻,「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当然业是没有形相的,但是「假设」,假设这个业就像抚尺一样,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假设把我们每一个人过去的恶业累积起来,十方的虚空不能容受。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这一念风平浪静的心中,它积集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在里面,我们要知道这件事,很多的罪业我们都还没得果报,这是对望过去。

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佛陀在《阿含经》告诉阿难尊者说:阿难你看,你看那个大梵天王,当然大梵天王不是一个,有很多的大梵天王。大梵天王有时候入定,有时候出定,他是初禅。他说那个大梵天王他入定的时候,他那一念寂静的心当中,他感觉什么事都没有,风平浪静。但是以佛的眼睛来看这件事情,他那一念的寂静心当中,积集了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在里面。所以我们就是要作因缘观,观察过去、观察现在、观察未来。

佛陀告诉我们,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这就是因缘生法,即万法缘具(具足)则生,缘散则灭。任何一种事物都和他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宇宙间一切万物皆是众生的业力所感,绝不是所谓的某神所造和主宰的。

众生以分别出妄想、以贪爱生执著,缘器世界之外境而生贪、嗔、痴之心,无始以来造下了很多的罪业。我们的生活状况乃至现前的器世界皆是过去业感而合,因缘成熟之果来及现前,而我们现前的身、口、意,随时随处所造的业因,也必然会牵引未来应受的果报,绝对无丝毫差错。《华严经》中云: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做者是

以此可见,人生之苦乐,财富之多少,地位之高低 ,无一不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无一不是业力所感。

一切众生所造业,纵经历劫业不亡。如高空之飞鹰,影印于地。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自当受。现世中造业受报的案例更是不尽其数,很多人否认因果规律,否认心识的流转、迁移,而毫无顾虑地为所欲为。这一点也正如《涅磐经》中云: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众生的存在是业力所致,也正是因果心相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所以,人死后必受生前所造业的牵引而轮回于迷惑世界之中继续无常的生命。

我们产生修慧,我们开始去修正,去对治我们内心的烦恼。《楞严经》讲到其中一个苦行外道。他也知道我们生命的痛苦是罪业产生的,但是他认为这个罪业是真实的,不能改变的;所以你要赶快离苦得乐;赶快把自己的业障清除,最好的方式就是修苦行。因为它是真实的,你不能改变它的,那怎么办呢?那就躺在这个有刺的荆棘上面,或者泡在那个冰冷的水当中;或者是倒挂在树上。那么他的一个苦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快速地消除罪业。快速地成就安乐的涅盤。

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唯为说法令解脱。

说佛陀出世以后,是来帮助我们众生修行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罪业,佛陀不能够用他的清净的甘露,来洗我们的罪业。我现在很痛苦,佛陀不能用他万能的手来拔除我们的痛苦。佛陀也不可以把他所有的波罗蜜送你一个来让你受用。也没有办法,不能把功德送给你。那么佛陀做什么事呢?唯为说法令解脱。其实我们看佛陀成道以后,到入涅盤之前,只有做一件事,就是「说法」。佛陀把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听闻以后,让你自己改变。所以我们一再的讲一个观念,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你自己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你改变,。其实佛陀是扮演一个说法的角色。而法师也扮演说法的角色;那么从功能上这二个效果是一样的。你看佛陀灭度以后,就是靠这些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来弘扬佛法。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念恩深敬;因为法师今天扮演的刚好是佛陀的角色。你把他当做佛陀一样看待,而我们自己听法者得到最大的加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恶业不能靠布施抵消,只有忏悔才能折损恶业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体会这个观念:佛在世的时候...

【推荐】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原因在哪里?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

业障发现的公案

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

这个忏悔的方法,什么叫做内资理观,外假坛仪,我们做...

如何消掉业障

消业障在佛法当中也算一个重要的科目,但是我们要有一...

我们的业障消除了吗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佛教词典】后说

(术语)因明之语,宗支(宗因喻三支之随一)中声为先...

【佛教词典】想

(术语)心性作用之一。浮事物之相于心上,以为起言语...

做了好事被人骂,还要很高兴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

超越血癌的博士

我有一位同学,现在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国际上...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大悲咒与小悲咒

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

四十八大愿——(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

星云大师《开源节流》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那就是「开源...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