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南怀瑾老师  2014/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以佛像做礼拜、供养、观想之修持所用。佛经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诸经典中,常赞礼拜、供养佛像之功德利益,因之佛教徒遵循已久。

何以拜佛有如是功德感应等事,就佛之行持证悟,非常人所能行,由因地至果位历经修行,已入不生不灭无余涅槃之大光明藏。故于一一拜中,佛光注照,黑去暗除;恶业即化,障碍何有?佛表光明,业表黑暗,拜佛乃引佛之光明,破除自己业的黑暗,如一室之黑暗,以一烛光尚可破除,况佛遍照,暗破无余。佛像巍巍功德,世俗凡夫以及诸般外道,自不能理解。

修行人静坐参禅、或观想、或念佛、或持咒既久,当起而经行、或拜佛,五体投地,诸环百节,千筋万络,乃至脊骨百骸,莫不牵引,全身舒展,等同运动;以动养静之法。静时摄心,动时调身,绝不偏边。行人静中能定,动中也当能定,于拜佛中也当考验可否专心一致,心不外驰,以上对身心调摄,都有益处。

复次,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行者拜,只一见此形好佛相,自心如是严饰,等无差别;此刹那间,面对佛像,心如工画,于念不起生灭,摄心观住,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我即佛,佛即我,何以故?吾人心中本具足如来德相,只因一念根本无明,妄想颠倒,邪执分别,故自性佛相隐而不现,今以一念拜佛、观佛、忆佛,以外在假设的佛相引发内里,原具自在之佛相互相契入,此一契入,互相融和,自他无别,佛我无二。若拜佛、观佛、忆佛已竟,离此一刹那,吾人的心又随逐染法,见一切众生相,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假如离此佛相,若开眼、若闭眼、若忆、若不忆,佛相现出,清澈光明,具足如来德相,当下是佛;或观车水马龙悉观成莲花,观街头男女悉成清净大海众菩萨,此时修持已圆,拜与不拜佛皆为戏论矣。所以说,拜佛是摄心入清净觉海最好的方法,凡夫俗子的我们,拜佛时还打妄想呢,何况开眼、闭眼,佛相现前!或观成车马为莲花、众生为菩萨,由此可知学佛修行有多难!

普贤菩萨曾发过十个大愿,称做十大愿王,过去、现在、未来行菩萨道者,皆依此十大愿王而得成就无上菩提,可见其行愿功力之深切久远了。在十个大愿中,头一个大愿就是“礼敬诸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礼敬诸佛之功能详加阐释。佛是人天之师,虽具高至无色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乃至诸天、仙人、梵王、帝释、人及非人都要向佛礼拜,足见拜佛一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于诸种佛相之前,顶礼膜拜,虔诚倍加,如面圣容,如佛亲临,做此思惟,当受法益。文殊大智有礼佛之偈,今录于下,凡礼佛依此佛作观,获益难思。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如来涌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如是拜,如是观;当拜佛时,只求一心直下观拜下去;起观行时,住心一处,观主体的我与客体所礼的佛皆入大般若智性空觉海之中,化自他,绝对待,自他无二,主客一如,于此性空寂照之中,缘起观行,豁然朗现之中,庄严道场若帝释天珠,弥布虚空,每宝珠上,十方诸佛坐莲台,放大光明,佛光、珠光相映成趣,大般若光打成一片。再观自身所化与诸佛涌现等同,自身一一于如来前接足顶礼。如是作观拜佛,为理事圆融拜佛,其功德实不可思议复不可说矣。

当拜佛时,只求一心莫因旁人讪笑,而起自卑;更由我慢不躬顶拜,此等即失其利。应知我为佛子,面佛顶礼,佛所制仪,非不见我人对待,更应观礼拜于法性之中,周遍法界,礼十方一切诸佛,更当思惟,非此时应遍体诸佛,往昔历劫早经遍礼诸佛,尽未来际也当遍礼诸佛,如是作观,是真佛子,功德难宣。

又有人妄说拜佛、菩萨圣像,不能抬头观看,此是不明法理,以讹传讹。前已述及观佛好,自身作佛,又“观念法门”中所言,若行者只观佛陀白毫之相,刹那现成,灭无量罪,可知观佛修持可获大利。或若拜神鬼等,慑其威猛,不敢张望,以神尚有我执,此乃外道所依,佛教弟子不可仿效。应知拜佛观佛时,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当下净土显现不二;可知拜佛有如是甚深功德了。

前已略述,此段提出紧要处,凡所有相,皆含有性,佛相虽然如是,有情无情莫不如是。凡夫拜相不拜性,圣者礼性不礼相。凡夫身拜心不拜,圣者心拜身不拜,惟大智者,拜而无拜,无拜而拜,身心不二,性相一如。故以外在佛相,依之礼拜,而引内里佛性,我内里佛性成就,则我外在佛相必然具足,一切外相为内性之表彰,一切内性皆外相之含蕴,此凡夫依佛相礼拜,正是依此法修行;若修行人礼拜到佛相与自性打成一片,豁然相我一体,无二无别之时,自会妙处。那“山河大地无非法身,翠竹黄花皆是般若”;于此中立,拜与不拜,皆成戏论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推荐】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

【推荐】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个字

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

【推荐】大悲咒的世间和出世间功德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诸佛国 引三条理证...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

这个名号开显自性宝藏的力量太大了

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现。西方妙境,彻底圆...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无异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

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

四烦恼六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各类蔬菜最营养的部分

一般来说,蔬菜可分为茎叶型、块根型和果实型三大类,...

【佛教词典】杯渡山

位于广东宝安县南。又称屯门山,即今香港青山。山上有...

【佛教词典】教体

释迦佛一代教法的本体。关于教体诸师所说略有不同,有...

金钱的拖累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英...

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们常问:天堂、地狱在哪里?就在人间! 如果每一个...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什么是水陆法会

一、什么是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

为什么你用功没用功,老修行一看就知道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走一个圈子,你哪...

十种忏法能将罪业忏除清净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若想真正将罪业忏悔清净,可以采用...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被派遣到江北瓜州任职,和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所...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

婚外恋的十大典型心态

一、 补偿心理 有的人因为夫妻分居,寂寞难耐,或者因...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