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行策大师  2015/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证果、授记迟速,不啻天渊悬绝。《大本经》略分三辈,不及《观经》九品为详。总而论之:上品以解悟为本;中品以戒善为本;下品纯恶无善,惟临终遇善友,一念信心,灭罪往生。

析而计之:上上生者,所谓“读诵大乘”,则宗说俱通;“修行六念”,则行解相应。故弹指即生,见佛闻法,悟无生忍,须臾历事十方诸佛,亲蒙授记。僧如远公、智者,俗如刘遗民、杨无为辈,足以当之。

上中生者,虽未及读诵大乘,而能解第一义,是于己躬亦有悟入,而行证未逮上上生者。故经宿华开见佛,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皆说甚深第一义谛。七日于阿耨菩提,得不退转。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

上下生者,虽未有悟入,而亦发无上道心,自欲明见本性,卒未遂志,以求生者。七日见佛,三七日始闻妙法。经三小劫,住欢喜地。

中上生者,乃在家净信男女,持戒求生者。临终见佛往生,莲华寻开,闻说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以戒力专故,华开证果甚速。以未发无上道心故,所闻但四谛,所证但小果耳。

中中生者,乃出家男女,持戒求生者。曰“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持具足戒”者,显戒法殊胜,虽最促犹生,何况久持。然出家戒行精专,亦生中上,在家暂持斋戒,亦生中中,可互通也。临终见佛往生,七日华开闻法,得须陀洹果。经半劫,成阿罗汉。

中下生者,亦在俗男女,素未归向三宝,而天资仁孝,进道有阶,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即获往生。七日见二大菩萨,闻法得须陀洹果。过十小劫,成阿罗汉。

下上生者,乃在俗恶人,临终遇善知识,教称佛名,灭罪往生。七七日华开,见二大士,说甚深十二部经,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得入初地。

下中生者,乃出家破戒恶人,临终遇善知识,称佛说法,一念往生。六劫华开,见二大士,闻大乘甚深经典,发无上道心。

下下生者,五逆十恶极恶之辈,兼僧俗二类,临终遇善知识,教称佛名,十念往生。十二劫华开,二大士为说诸法实相,即发菩提之心。后二生未言登地时数者,亦如下上生,发无上道心后十小劫也。

中三品虽以戒善求生,自度心坚,度他行缺,故终得大乘,而须暂登小果。下三品虽系极恶凡夫,以闻二大士说甚深法,即能发无上心,虽经多劫,直入圣位。然则一念大小,顿越权乘小果,一生精进,远超多劫华胎。大小迟速之间,发心策行者,当审所从事矣。

悟后求生者,藉极乐境缘,结习易断,三昧易修,速成忍力,度诸众生也。未悟求生者,为亲近弥陀,易于见性,永明所谓“但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是也。禅、净二门,各宜专务,不必兼修。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参禅者,无论悟与未悟,但获往生,皆跻上品。修净者,虽五逆十恶,忏悔犹预下生。而必曰“不谤大乘”,则谤者不生,可知矣。先悟后生者,如巨帆遇彼顺风。念佛谤禅者,如败种植乎腴壤。其优劣之相,得失之关,诚不可不辨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

什么叫临终的正念呢

在净土宗的往生因缘当中,有两种的差别。 第一种叫做随...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饶益众生,在给众生...

死尽偷心 宝此一行 当生往生

如果我们不能深知五浊恶世很难出离,就会在心里打妄想...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

业难尽情难空,求生极乐得解脱

在《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于他遇佛得...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

【佛教词典】制门

制止罪恶之门。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一律摄受,是为...

【佛教词典】非择灭无为

(术语)三无为之一。灭者灭尽有为法也,灭尽了,毕竟...

为善勿贵人知

示陈定耑曰:小人之为恶也,唯恐人知。君子之为善也,...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现代人为何活得这么累

如果把社会中的人,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

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问: 请问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吗?特别是念...

细微的破绽可能导致失败

偶尔到朋友办公室玩,发现在他的案头上,所有的办公用...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法师,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

真修与假修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