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2014/08/24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的重要理论。不过,作为一种学说体系,无我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无我这一学说的阐述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立足于原始佛教的根本经典《阿含经》,对无我的思想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我”的含义及其表现

1.什么是“我”

略论阿含之无我要理解“无我”,首 先 要 了 解 什 么 是“我”。 “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含义极为广泛。总的来说,原始佛教对于“我”的含义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诠释:

(1)主、自在:主,即是主宰的意思,“我”能够主宰一切,而不被其他所主宰,所以能够完全的自由自在。

“凡是主者悉得自在……得随意自在令彼如是不令如是!”

(2)常:即是常住、恒有、永恒不变的意思。

“色是无常,无常故即无我。”

(3)独一、自有:即是说“我”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不由他生,而能够生起其他的,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彼众生作是念:我今是大梵王,忽然而有,无作我者,....我先至此,独一无侣......”

概括一下,什么是“我”呢?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我”是能够产生和主宰一切的本体;对于具体的某个“法”而言,“我”是一种恒常存在、永恒不变的本质。总之,“我”就是这样一个能够作为主体的实体或本体。

2.“我执”及其表现形式

谈到“我”和“无我”的问题,就有必要谈 一 谈 什 么 是 “ 我执”。“我执”即是“执我”,就是认为“可以作为主体的实体”的那个“我”是真实存在的。

“我执”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可归纳为两种:一是执着于五蕴和合的色身为自我,或者执着于有一个类似于灵魂的“自我”可以作为生命轮回的主体,这便是所谓的 “人我执”或 “我见”;

“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识是我,异我,我在识。”

二是执着于色身之外的诸法有恒常不变的实体,或者有一个能够产生诸法的本源,这便是所谓的“法我执”或“我所见”。

凡夫正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存在这两种“我执”或“我见”,才会由此产生我爱、我贪、我慢,进而深陷其中,这也便是烦恼的根源。

二、“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1.“无我”的定义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没有能够产生和主宰一切的本体;对于具体的某个“法”而言,诸法都没有一种恒常存在、永恒不变的本质。对于我们每个有情而言,能够正确认识五蕴和合的身心也是无常变化的,没有一个类似于灵魂的实体。这便是“无我”的涵义所在了。

2.佛陀宣说“无我”的意义

佛法主要是从有情的角度来诠释的,既然认为 “我”是 实有的,“我执”是众生烦恼的根源,那么为了对治这一根源,佛陀便宣说“无我”的法义,由此“无我”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

通过对五蕴身心的分析,揭示此五蕴身心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实体,没有一个类似于灵魂的主体,即是破除人我执的“无我”,通过这样的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即可以对治我见,进而消除我贪、我爱、我慢,断除烦恼,趋向解脱涅槃。

通过对外在诸法的分析,揭示并没有一个产生此世界的本源,诸法也没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本质,即是破除“法我执”的自我,通过这样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即可以深入体悟佛法的智慧,趋向正觉菩提。

三、如何正观无我

在《阿含经》中,世尊从不同角度反复向我们开示了如何正确观察和认识无我,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五蕴观无我

人和所有的众生都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合而成的,是五蕴的集合体。五蕴是刹那变化的,是无常的,所以要想从五蕴中找到一个常恒不变的“我”,是不可能的。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我,如是观者,则是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我,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2.从有情的身心(五阴、六内入处、六界)观无我

破人我执的无我法主要是从有情的角度阐述的,只有观察到有情的身心以及构成有情身心的五阴、六内入处和有情身心依赖的六界都是无常、无我的,才能够断除有情的我执和我见,消除烦恼,趋向解脱。

“罗睺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3.从缘起观无我

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思想,有情身心及外境界皆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为一切诸法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诸法皆是无我,皆没有一个恒常的、独立的实体存在。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无我就是缘起的另一种表述。

“如是,比丘若色、受、想、思、欲,知此诸法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而便说言:是我、我所,彼于异时,一切悉无,诸比丘!应作如是平等正智、如实观察。”

4.从无常观无我

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物质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诸法无常则必然没有一个恒常的、独立的实体存在,所以诸法无常即是诸法无我。

“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游林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异生异灭。”

5.从苦观无我

经中说,轮回的众生总是生活在无穷的痛苦之中,若众生有我,则可主宰一切,自由自在;若能主宰一切,自由自在,便不会痛苦,但是现实显然并非如此,由此可以体察到无我,进而得知不能真正认识到无我而产生的“我见”和“我执” 实是痛苦的根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6.从空观无我

在《阿含经》中,谈到无我时,经常是与无常、苦、空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含义是彼此相通的。由于诸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皆是无常的,所以诸法皆没有恒常不变的“我”存在,这也便是“空”的含义。由空观无我,主要是从破法我执的角度,对外境界进行无我的分析。

“色者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苦者即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痛、想、行、识皆悉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苦者即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此五阴是无常义,无常义者即是苦义。我非彼有,彼非我有。”

比丘!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倾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

四、小结

《阿含经》的无我思想是建立在缘起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对无我的分析主要是通过色、受、想、行、识五蕴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的,同时也跟无常、苦、空等方面相互关联。同时,《阿含经》中的无我,主要还是偏重于对“人无我”的剖析,对“法无我”并没有展开详尽的阐述。

此外,《阿含经》的无我思想,与后来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的相关思想是有影响和联系的,尤其是到了大乘佛教的中观和唯识思想中,“空”、“无自性”称为佛法思想的核心精髓,这与《阿含经》中的“无我”思想也是一贯相承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

这些病都来自于身见

[坏诸欲堑],这也是一个比喻。堑就是护城河啊,它很...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这个「我」最怕你回光返照

蕅益大师指导我们从这念迷惑的妄想转成真心: 试思平日...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见影谓己有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过的一段故事...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

让你少走弯路少碰壁的智慧法语

(一)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

【佛教词典】契经

契合众生的根机,又契合真理的经文,即佛经。...

【佛教词典】无分别

【无分别】 p1052 显扬十七卷五页云:复次如是所说无分...

【视频】西方发愿文(男声念诵)

西方发愿文(男声念诵)

【视频】东林寺心开法师往生纪实

东林寺心开法师往生纪实

【视频】药师殿(上海玉佛禅寺)

药师殿(上海玉佛禅寺)

具足信愿称名,依旧是万修万人去

净土法门就是感应道交的产物,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拯救...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

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问: 法师: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应该如何烧香才...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

【推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

8妙招让你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

每天喝足量的水不仅能让身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还能起...

两个和尚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