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贤书法师  2014/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僧团里不让用手机,除了少数执事法师因寺务需要以外,出家众都不用。

我们一进僧团之后,手机都上交,不再使用。对在家人来说,要是不用手机估计是比较难适应,因为当初出家以前,有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在出门之前,要摸摸钱包在不在,钥匙在不在,手机在不在。

睡觉前,要摸摸枕头下的手机在不在,闲暇时要拿出手机把玩一下,看看短信,看看通讯录,看看是不是给谁发个短信。

外出时,要是发现手机没电了,就跟魂丢了一样,生怕漏掉了什么信息,充完电之后,赶紧看看有没有未接电话。而且,估计很多人的手机里都会藏着一些自己的秘密。

没有手机的生活,恐怕不太好想象。

出家就是斩断,快刀斩乱麻,说不用,就不用了,立刻和外界断了联系,一心用功办道。

我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猛地收回来,拖拖拉拉的就比较麻烦,后来,总结了一些经验。有一个师兄在下山回家之前,悄悄在床上发短信,不知道手机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是出家,到了这个程度,基本上就劝不了什么了。果然,没多久,这个师兄就下山回家了。

当然手机只是个外缘,真正需要提防的是自己的内心。出家后,一直没有用手机,后来常常出车,按寺院里的制度,会带上一部公用的手机,有什么事僧团好能联系上,办事也方便。

把客人送到地方,常常会独自开车回来。出家前有习惯,绝不会老实地独自开车回来,一般都是打个电话说会儿闲话,或者发几条短信来排遣行车的孤独。

平时也是,睡觉前,不发几条短信是睡不着的,然后收几条短信,稀里糊涂地才能睡下。

无论是等人还是干点什么事,心都会先想到手机。

出家后,独自开车,想到手机,立刻意识到,这是过去的恶习现前了,倘使把心缘到手机上,缘到那些世俗凡情的人和事,那人就难以专注,好不容易通过僧团随众积累的那一点点专注力,弄不好就被这个手机毁掉。

意识到了,就好对治。

万幸,现在已不再依赖这个东西,但是,仔细想一想,说的是简单,可做起来却是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且,这一年的时间过的是僧团的修行生活。这绝不是世间人所能轻易做到的。

我想不出来,在家居士如何抵御手机的诱惑。有个初步的判断,如果一个孩子不从乱七八糟的电视节目中摆脱出来的话,他的智力和定力肯定会受伤害,他的思考能力肯定会受阻碍;如果一个成年人不能从手机中摆脱出来的话,很难讲他的修道之路会走成什么样。

这就看到出家的好处了。我很难想象不出家的话,如何让我放下手机,因为我有公司要经营,有朋友要联系,有出版和影视方面的收入要谈判、联络,我要通过手机闲聊,散心杂话等等。

这个世界缺了我,可不行。

可事实上呢?一年来,世界没有我的瞎联系,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丝毫也没有什么损失,与我有关的人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要说有改变的话,那就是变得更好了,不懂事的开始懂事了,懂事的更加懂事了。

这个状态一时很难讲清楚。因为这个涉及到佛法的体验,对佛菩萨的坚定的信心,涉及到一些心力。

外人可能理解不了,会认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出家了,给家庭带来的一定是悲剧,这是想当然,事实不是这样。但我很难把这种感受、经历讲清楚。

不过,可以佐证一下没有手机或者放下手机,一样可以生活,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影响。要说能够改变什么的话,就是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清净、更敏感。

没有手机的诱惑,肯定会对诵经、打坐、思维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么讲好像还是不够具体,根据我放下手机的体验和经历,一个在家众首先要意识到手机的危害,它是不知不觉地腐蚀我们的内心,所以,要设法断掉这个东西,当然,不是不去用它,而是用它但不被它操纵、影响和伤害。

最好是不用,但在家众需要谋生,不用也不大可能。

我们可以尝试着一两天不用手机,不随身带着,然后将那些不需要联系的人删除,不再联系,特别是喜欢吃喝玩乐的那些朋友们。所有觉得对修行有影响的人,都不再主动联系。

还有,睡觉前一定不要把手机搁在枕头边。

平时没事不玩手机。总之,所有让自己对手机有依赖的行为都尝试自己去克服掉,打坐、诵经、用功的时候把手机关掉。

假如这个时候心思不在所诵的经文上,而是担心手机上会来什么信息或未接电话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心已经中了手机的毒了,对修行肯定会有障碍。

最好常常地不带手机。想开点,这个世界少了我们的联络是不会有什么损失的,地球该转还是转,更不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总之,最终的目的是,自己的手机拿得起来也放得下。用,就把事情做好;不用,也不想那个东西。

如果要做到的话,还是要先彻底放下,至少要一段时间地放下,否则不太容易。最起码要做到少用。

在寺院里,以后可能会做很多事情,也可能会用手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手机勒死,不能做手机的奴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清净本然的本体,怎么会有染净因果呢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

电视如梦 念佛醒梦

两年前,一位师兄在学佛小组分享的时候说,她已经不看...

手机的利与弊

随着高端手机的发展,由手机带来的隐患也渐浮于水面,...

莫让泥沙迷住眼

近日网上一则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极...

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中说: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

修行人不可耽乐睡眠

若菩萨,懒惰懈怠,耽乐睡眠,若非时,不知量,是名为...

【佛教词典】所生支

【所生支】 在十二有支中,所生支是由爱等五支引生的生...

【佛教词典】缘缚断

二断之一,三断之一。又作所缘断、离缚断。即断所缘之...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 问: 什么是佛教? 答:...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

竿影见佛法

从前,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城...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 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问: 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

股神巴菲特的简单生活

他11岁开始买股票,现在觉得还是开始得太晚了。 14岁...

寺院晨钟暮鼓的仪轨

佛钟包括大钟和小钟,它们的鸣法非常的繁杂,不同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