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净界法师  2014/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

“我者,真实、主宰、自在义。谓一切法显现,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这是诸法存在的规律。净法是清净因缘的和合而显现,染法是杂染因缘的和合而显现,于染净法中,皆无真实、主宰、自在的我体可得,故名诸法无我。”

前面的诸行无常是调伏我们对于外在因缘的执取,那么诸法无我是调伏我们对内心世界的执取。

首先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我,再说明为什么是无我。我有三层意思,真实、主宰、自在。特别是指主宰,我们能够主导一切。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一切法的显现其实是有因缘的业力显现出来。我们之所以受用一切,不是因为有一个我,是因为有业力来主导这个人生,所以这个就是诸法存在的规律。

净法是清净的因缘和合,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你有修学信愿行的因缘而显现正念。为什么我们流转生死呢?因为我们贪恋娑婆世界的果报,所以触动了有漏的业力。所以在染净法的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主宰的自我可得,完全是因缘的力量在推动我们的生命,叫诸法无我。

这个我的概念,它是遍布于五蕴,色、受、想、行、识。但是《楞严经》它的意思就是说,从了生死,我们不讲成佛这么高的水平,从你临终的正念的角度,你只要突破前面三个,就过关了。色、受、想它管的是三界的生死,行跟识管的是界外的变易生死,这一块我们不着急处理,到了净土再来处理。

那么我们要调伏在色蕴的自我,感受的自我跟想蕴的自我,这三个。

首先我们看看我们的色身,我们可以主导我们的色身吗?不可能。我们如果能够主导我们的色身我们会停止让色身不变老,但是做不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色身不是我们主导的,是因缘来主导。

第二个感受。你能够主导你的感受吗?也不可能。因为你受到痛苦的刺激,你用针次你一下,你就马上有痛苦的感受了,感受不能控制。

第三个,你的思考模式能够掌控吗?也不可以。你前生如果是个男人,是个男人的思想,你今生变成一个女人,变成一个女人的思想。那你前生那个男人的思想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了。所以这个人生不断因缘变化,所以这水流的思想就是它不断的是变化中没有主宰性,主宰性中就不断的变化。

那么这个地方,外道就提出质疑了,说如果我们的色、受、想,我们的色身感受跟想法都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谁来造业?谁来得果报呢?外道意思就是说因果一定要有一个自我,因为我去造业,而这个业是谁造的,我造的嘛。一定要有一个恒常住、不变易的自我去造业。那么谁来的果报呢?也是我来得果报。所以外道质疑佛陀说如果没有自我的概念,因果就不能建立了。

佛陀说:因果的思想不一定要自我,不需要自我。你用你的心去造业,你得果报的时候也是用心来得果报,你的心不断变化,所以你的果报也不断变化。每一个东西都在变化,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

那么这个诸法无我就使令一个人他的这种自我意识,他的这个调伏以后,他的攀缘心就停下来了,就变成寂静了。

我们一个人会造有漏的业力,一定是一种对立的思考,一定有一个我相人相的思考,因为自我意识消灭以后,它人生没有对立,他直接从十二因缘里面这个无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整个生死轮回的开关全部关掉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最后生老病死灭了,所以整个生死业力它有一个最重要的总开关,就是自我意识了,如果你试着去调伏你的自我意识,临终的时候那个生死业力对你的干扰会降到最低,除了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以外,调伏自我意识很重要的,因为整个业力的带动,那个轮盘的转动是有自我意识去推动的,它是整个业力的核心。

所以我们整个生命全部都是你一念心去造业,然后由你来生那一念心去得果报,然后你再用来生那一念心去造业,再由第三生的心去得果报,看你那个心是男众的心,女众的心,然后你再用第三生的心去造业,由第四生的心去得果报,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

所以严格来说,流转三界中是谁在流转?是一念心在流转。心造业,心去得果报。当然你这个心,过去心跟现在心不一样,现在心跟未来心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的变化比较缓慢,而且它的相续性很强,他是刹那生刹那灭,所以我们以为有一个自我,其实是没有。这是一个流动的心去造业,然后一个流动的心得果报了,是这样子。这个是一种调伏自我的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把「谢谢」带回去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

了知苦空无常理,生安养欣乐心

是经附文,临终方诀,最为切要。修净业者,所宜详览。...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何谓「三法印」

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须念念在心,我们的念心,对阿弥陀佛的思念要好似...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持咒常识问答简选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

积极人生莫后悔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

四句话揭示人生精辟而深刻的哲理

这四句话,揭示的人生哲理精辟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走运与倒霉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

【佛教词典】事忏

为“理忏”之对称。又称事忏悔、随事分别忏悔。事,指...

【佛教词典】王不得自在

【王不得自在】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二页云:云何名王不...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画传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

如何面对疾病

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

拿这16种人当镜子照一照自己

⑴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⑶...

通玄秘诀,换骨神丹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

圣严法师《佛子能拜鬼神吗?》

我们中国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实那些神佛不...

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