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2014/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境界于权势无涉,于财富无涉,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毕生的修为。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这两个境界是低层次的。较高的是道德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则下求解人生的意义。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冯先生常用“楚王遗弓”的故事诠释他的“境界”说。相传楚王把弓弄丢了,他手下的人急着去找。楚王说,别找了,这把弓丢在楚国境内,楚国任何人捡到了,也就不算丢。有人认为楚王这样做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却对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捡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捡到了都不算丢,这样做境界就更高了。但是冯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丢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没有一个人找到,也不能算丢,从宇宙的观点看,只要是一种存在,就无所谓“丢失”。由此可见,对于“楚王遗弓”这件事,楚王手下是功利境界,楚王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冯先生的解释则是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儒家把人生的使命归纳为修齐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处世之基。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王安石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我们都应该向最高的境界攀登,虽不能之,但至少要心想往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论语》精华50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

你事业会成功吗

母亲对我谈起小时候的情形:过年时家中都备有糖果,你...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世间有五种不易

黄龙慧南禅师说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

人生的四法则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

我对当今所谓的成功,从来比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拟...

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

毛巾热敷的十种保健方法

中医上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用毛巾热敷实际上就是达到...

【佛教词典】尼建他迦

(异类)又作尼延他柯。夜叉名。译曰无咽。见大孔雀经...

【佛教词典】嫌骂僧私两差人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分,若单白白二差人,恼者堕...

【佛学漫画】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推荐】肉食有何危险

肉食有何危险? 爱斯基摩人主要以肉类、脂肪为主,平...

大安法师:讲预测和问灾难是否正修

问: 我们有些同修很喜欢大谈感应,或讲些预知,问灾...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

黄豆的营养价值

1、黄豆含蛋白质40%左右,在量和质上均可与动物蛋白比...

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佛教道场往往对发心捐献的信徒说:「功德无量!将来阿...

人不应该被压力打倒

时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顺、情感纠葛、社会压力等种种原因...

禅话禅理30则

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我们佛教徒...

何谓「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

凡夫心的几个特点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