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四法则

2012/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如果改变不了,那就去适应吧。如果做不到适应,那就只好回避吧。如果连回避也做不到,那就只有放弃吧。”

环境也好、现状也好、工作也好、人也好、婚姻也好,这句话的四个原则基本都适用。能干的人会选择改变,让不喜欢变得喜欢。懒惰的人会选择适应,不愿费力打扫那就享受脏乱呗。懦弱的人选择回避,可是眼不见心还是烦的。勇敢的人说,我放弃,一了百了。

一、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只好以身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观念开始的,一连串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不禁哑然。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若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人的性格一旦确立,就会恒定不变,自动发挥作用。一个人的性格,从根本上是很难改变的,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出有限的调整。我们不能够回到过去,去改变过去,我们可以做的是改变未来,改变未来就要从改变现在开始,现在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将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现在,完善自我的过程,虽然谁也不可能最终成为完美,但我们都在向着自己心中的完美努力。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去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二、适应是一种接受,也是一种挑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

适应的问题无时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幅不惊,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冲变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当变故出现时,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当厄运和灾祸降临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

适应是一种接受。由于我们老爱依恋昔日的安逸,怀念过去的清静,当客观现实发生变化时,我们便不愿走出昨天,直面这种现实,接受这种变化。不愿接受,其实就是不愿失去曾经拥有的:拥有的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拥有的可心的恋人,拥有的相依为命的亲人,拥有的经营颇佳的生意。然而生活由不得你,时光由不得你,我们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接受生活中种种不愿接受的变化。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认同,情感上容纳;接受,就是走出“怀旧”情结,及早消除负面情绪,面向未来,重振旗鼓,重新上路。

适应更是一种挑战。每一次适应,必然就是一次严峻的自我考验和自我挑战,甚至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整合,一种脱胎换骨的磨砺:当情断花季、亲朋病故,如果我们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心理调适,怎么能挣脱伤感情怀?挑战,是对自身各种弱点和缺陷的无情开火,是对意志、性格、能力、水平的综合检阅。挑战的过程就是一个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取得了一次挑战的胜利,我们也就实现了一种“适应”。

适应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拼搏、一种磨炼、一种洗礼、一种凤凰涅盘的焙烤,一种千锤万击的锻造。因此,适应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生活中,一些人便常常面对种种变化而畏缩胆怯,不愿适应,于是他们或在厄运面前一蹶不振,或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使人生蒙上了阴影。其实他们应该明白,适应是人生别无选择的课题,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适应。

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坚定了意志、磨炼了毅力、增强了自信、培养了才干、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从而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也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尝了人生百味,饱览了人生风景,体验了成功喜悦,从而充实了人生的内涵,丰富了生命的色彩。

三、回避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本事

中国伟人小平回避了姓“社”与姓“资”的中国最敏感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伟大理论,把中国搞富了;聪明的夫妻们回避了“忠”与“不忠实”的家庭中的最敏感的问题,给彼此留下了足够的个人空间,使夫妻感情总是幸福的稳定的快乐着;朋友之间也因为回避了一些心知肚明的最敏感问题,坚持诚待与明知的态度和举止,让朋友之情总是保持了哪份快乐和和谐和神秘和甜蜜;聪明的领导总是回避了下属之间发生矛盾的一些最敏感的问题,坚持“视而不见”,所以才终能使本单位保持了一种自然的平衡与活力;......

所以,学会回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事。现实中谁掌握不了它,谁就会迷惑、心累、不会生活和工作。懂得了它,可能你的活法、想法、做法便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回避不是做糊涂虫,是“难得糊涂”。回避是一种高境界,没有高境界的人是不会回避的。回避其实并不容易,真的比面对还难,这就要显示一个人的真本事了,没有真本事的人还是劝您别这样干。要学会回避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苦心领悟人生,领悟到一定时间自然就得来了。

生活中也如此,懂得回避,这是人生的艺术。人与人,人与社会,随时都会有可能出现不协调的时候,学会为别人想一想,退一步天海阔天空,让回避的艺术展示出人的美德。

四、放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美丽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

没有勇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放弃是一种智慧。“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优柔寡断,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

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人生是艰难的航行,绝不会一帆风顺。当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放弃时髦,是为了追求更前卫的特立独行;放弃热闹,是为了追求更丰富的心灵盛宴。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难言的负荷,方能解开心灵的枷锁;放弃满腹的牢骚,方能蕴蓄不倦的威力;放弃纤巧的诡辩,方能拥有深邃的思想;放弃虚伪的矫饰,方能赢得真挚的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如果说这种境界,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那我们就学会放弃吧,放弃同样也是另一种美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八个人生经典问题解析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因为不甘而哭泣。一个哲学家...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

处世不求无难。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没有厄...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该如何修

问: 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林清玄:再艰难时也不要失去对人生真实价值的认知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赞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会...

忏云法师对戒杀戒淫的开示

还是都讲吃素好、戒杀放生好。祖师说:千百年来碗里羹...

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不被他转走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如本法师: 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

【佛教词典】顺乐受等三业

【顺乐受等三业】 p110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二页云:...

【佛教词典】用虫水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四缘:一、是虫水,二、知有虫...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

巨人与蚂蚁

从前,在澜沧江边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寨子。...

念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也要感激观音菩萨

为什么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一念观世音菩萨就灵了?因为...

怎样建立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怎么样建立信心?一般来说,从信心建立来看有两种类型...

佛门里面也有出神吗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

不重视教理,最严重是净土宗这一块

看第二段,就讲出当初的一个错误的知见,有谬云:年少...

学佛是迷信吗?

学佛最要紧的是在事上的运用。如果只是烧香拜佛,求佛...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圣严法师《活出老年新生命》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突显了老年人的社会问题。不论...

阿弥陀佛今天就来接引,我们会作何反应

一、一个设问 如果阿弥陀佛今天就现身来接我们往生极乐...

我愿意改变

现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举起双手,恐惧地投...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