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

净界法师  2014/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这个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十法界的因果法则,就是一个恒转如暴流。

我们再看约世间法,就是依儒家的思想,「约世法论,何不独然。」就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他也是强调因果。

「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孔子他的思想也不是一种断灭见,也不是自然有。怎么知道呢?因为孔子他在赞,这个赞就是赞美,用文辞来赞美,赞美什么呢?就是赞美《易经》。

赞美《易经》的在刚开始就讲出一句话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以看的出来孔子的思想,也是讲一切法有因缘的,有一个轨则的,不是一切法自然有的。

怎么说呢?就是「积善之家」,这个家庭里面经常行善的人,他以后的果报「必有余庆」,这个指出以后会得到良善的子孙,以后的家庭,可能就是财富、声名、富贵、眷属等等,会有各式各样的可乐果报。反过来这个家庭「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家庭经常造恶业,这个家庭以后会怎么回事呢?「必有余殃」,这个家庭以后要出败家子了,有灾祸的事情出现。

在《太上感应篇》 也讲一件事情说:

在扬州有一个卖米的人,这个卖米的人,本来是一个很贫困的人,白手起家。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他把这个卖米的秤斗做了手脚。做了手脚以后,就是看起来比实际的还重,事实上没有,但是它看起来比较重,就偷斤两。经过几年以后,他努力的经营,也富贵起来,生了两个儿子,非常可爱。有一天,他在家里面喝酒,很高兴就跟太太说:我是一个本来什么都没有,现在有钱,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他太太说:我不知道。他说:我就是把这个秤斗,如是如是的做了手脚,所以现在这么快有钱。他太太听了以后,就很伤心,就准备要跟他离婚,这个先生说:你为什么要离婚呢?我们现在很有钱。

这个太太她可能是多少读过儒学,她说:我们这样子做是伤阴德的,以后这个家庭会出不吉祥的事情,所以我要跟你离婚。这个先生他也有点善根,他听太太这样讲,他也有点忏悔,他说:那我已经做了,应该怎么办呢?她太太说:你过去偷人家斤两,你现在也做手脚,把这个斤两还给人家,就是你秤起来比实际的少,我们补偿别人。他就如法做了,他也起惭愧心,断相续心,一方面就开始补偿。过了几年,他两个儿子都死掉。

他内心当中就很不平衡,「我过去造恶业的时候,事事顺利,我开始修善的时候,两个多可爱的儿子都死掉,这个世间上真的有轨则,有因果道理吗?是不是这样子呢?」信心就动摇了。晚上睡觉,这个天神就告诉他说:你过去造恶业的时候,上天派两个儿子,要败坏你的财富,这两个儿子是上天派来的;你现在造善业,这两个儿子上天收回去,你继续造善业,你以后还会得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是良善。他这个做梦以后,就有信心,就继续不断的,一方面开始断恶念的,把这个念头弄清净;一方面就是用这个米,来补偿别人,当作布施波罗蜜。果然他也次第生了两个儿子,而这两个儿子,后来都是很有功名。

所以这个世间上的因果,有时候的确我们肉眼是看不出来,因为这个因果的事情,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

所以儒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的。其实你注意现在的人,有些人家里很贫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他能够坚持原则,在穷困当中,他能够坚持他应该有的人的本性,这个家庭以后,迟早要出良善的子孙,不知道哪一代而已。这个家庭,他做官贪污,你看好了,迟早出败家子,迟早,这个事我们很容易看得到的。就是儒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也等于是一种因果法则,只是它讲的不明显而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务实地去面对人生果报

佛法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你未来有无...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

【原文】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

善恶果报看似不相应的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善恶因果报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

道业未成,白白吃了常住这么多东西

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讲的因果,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

修行人要开始忘掉过去

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从过...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

人的相貌是怎么来的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

求「长生不老」是人最大的欲望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无数次问过这些问题。一个做了...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

随烦恼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

遇到魔障如何面对

前面的经文讲到安住真如,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 何期自...

【佛教词典】空有

【空有】 空与有的并称。在佛法上,遮遣谓之空,建立谓...

【佛教词典】不调伏有情戒

【不调伏有情戒】 p0337 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页云:若诸菩...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

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该怎么办

问: 很多职业会涉及到杀盗淫妄酒,您认为将来从事哪种...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

证严法师:这才是真布施

布施钱财是为了要做好事,并非一定要捐很多钱才叫做布...

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以健康、快乐、平安的身心,照顾自己、照顾社会、照顾...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

禅师的笑

唐代一个疯和尚名叫寒山禅师,别人看他语无伦次,东一...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