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漫谈日常修行

永信法师  2014/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漫谈日常修行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视妄心为根本道障。但对于刚学佛的初修者来说,却需要一个大妄心。什么样的大妄心呢?那就是道心,发大心,立大愿,不成佛不罢休。我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点,我认为,这对于出家众还是在家众的日常修行非常重要。如果道心不坚定,日常修行就容易松懈,甚至会出现以下情形:一边过修行生活,一边仍顺着旧习气过世俗生活。

一个具有坚定道心的人就不会这样,他会努力精进,希望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有所成就。他会自觉地将修道心贯穿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烧香拜佛坐禅时修行,上班交友购物甚至娱乐时也修行,无时无刻不修行,比如:一大早醒来,应该马上就想到,啊真好,我又有一天可以修行了;穿衣吃饭时,应该想到报众生恩,因为这一切都是十方布施的;意识到自己肉身时,应该想到父母恩,父母千辛万苦把我养育非常不容易;看到人有不幸时,应该感悟到人生无常,并生起同情心,慈悲心。

遇到美物美食美色的场合,应该想到美丽外表里面的空性;等等,等等。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修行人,他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他会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最细微处,甚至细微到起心动念,都不放过。就这样,全面地、深入地培养自己的净心净行,月积日累,时机成熟,内心日益轻安,最终得大成就。

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很简单,但坚持做下去就不简单,这就需要坚定的道心。有坚定道心,就能坚持做下去;没有坚定道心,就坚持不下去。实际上,这就是十六字偈的深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自净其意”四字,不少人把“自净其意”理解为打坐,我觉得这种理解不确切。“自净其意”应该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日常功夫长期积累的结果。

近来我又慢慢体会到,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日常修行,仅仅是以净化自己的心行为目标,而没有和体证世间万事万物的普通空性联系起来,那么,“自净其意”只是小乘成就,因为它只解决自己一个人的问题。所以,我们日常修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时,要和利他的菩萨精神联系起来,像地藏菩萨那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利他不是简单的做好事,积功德,目的是为了去“我执”,体证自我的空性。通过体证自我的空性,然后体证到“他人”的空性,体证到万物的空性。不执着于“我”,也不执着于“他”,更不执着于物,这就是所谓的“三体轮空”。

体证一时的“三体轮空”并不难,比如我们不求名不求利地帮助过人,事后自己也忘记了,这就是“三体轮空”,但是我们长住于“三体轮空”就很难,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定力”,这才是我们修行人要修的真功夫! 《心经》一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人人会背,但我们还要把《心经》融合到日常修行中去,再从日常修行中体会《心经》,体会世间万事万物(即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普遍的空性。只有体会到世间万事万物中的普遍空性,我们才能真正证悟到“性空缘起”的微言大义,“因缘和合”的实相。有一分体会,就会有一分证悟;有彻底的体会,就会有彻底的证悟,那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外不著相”,“内心无乱”,随缘任运,成就道业。

过去,我们在实修证空去执的过程中,更多地提倡坐禅、参话头、做佛事等传统法门。但根据我自己近二十年来修行体会,感觉到从日常生活中去修证,也是非常踏实的门径,特别对于道心坚定的人来说,很适合,也很有效。经上说,一切资生事业,皆是佛事。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其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利益,能够培养佛教徒主动入世的风气,厌离世俗生活,但不舍弃人间生活,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和众生打成一片。实际上,这既是我们禅宗的古老传统,也深契现代开创的建设人间佛教的伟大事业。如果修行者长期远离日常生活,或者和日常生活脱节,不仅容易造成修行出偏,而且修行成就也不容易巩固,更严重的是导致世间佛教事业的退缩。

下面就上述三种后果具体谈谈。

一、修行出偏问题。我们肯定听说过,有的修行人打坐时走火入魔,坐出一身病,参话头参疯了,等等。这种情形现在有,古代也有。究其原因,就是日常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功夫不够,说白了,就是福德不够,资粮不够。福德不够,就像植物缺乏肥料,长不大;资粮不够,修行者就走不远。所以,善根非常重要,善根深厚,修行自然就有保障了。

二、修行成就巩固问题。不少修行人终于有了一些成就,但是成就不巩固,就像温室里长大的树苗,搬到室外就不行。在关内成就不错,定光也现前了,透过房顶,满天星斗也看到了,可一出关,内心还是七上八下。我听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西方姑娘慕名拜访一位有所成就的小和尚,小和尚听说西方姑娘见面时要握手的,马上就躲开了。这就是定力不够。如果从日常生活中起修,在定力方面就会好得多。一个有定力的修行人,处卑不忧,处尊不惊。

我们要求佛教徒远离荤腥,远离女色,这对于初修者是一种方便,有利于初修者更快地远离世俗旧习,净心净行;但对于有所成就的、具有相应定力的修行者来说,就不应该很敏感,更不至于谈荤色变,谈女心乱,否则就不能说有定力。当然,我并不是说有定力的修行者可以随便触戒,我的意思是说,有定力的修行者,即使在触戒的特殊场合,也能够做到如法无碍地行走。否则的话,我们每天讲普渡众生,而一遇到屠夫厨师就躲得远远的,一遇到女色就躲得远远的,那是不行的。一个从日常生活中证悟空性的修行者,就相对较少存在这类苦恼。

三、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对佛教住世事业也有影响,即修行者入世问题。这才是我真正忧虑所在。从目前国内佛教界整体情况而言,修行者比较缺乏主动积极的入世情怀,佛教事业的发展不尽人意。古德云:法不孤起,事在人为。佛教事业的兴盛,单靠政府的好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外缘殊胜,同时更需要佛教界全体的自身努力。现在,只要一谈到佛教事业的不景气,大家就把原因归结到人才缺乏上。人才缺乏是事实,但人才为什么会缺乏呢?我认为:人才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佛教界没有形成主动积极的入世风气。主动积极的入世风气,是佛教人才涌现、佛教事业兴盛的基础。

如果把佛教事业比作百花园,那么,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大气候,佛教的智慧是太阳,佛教徒的入世风气就是水分,是养料。我经常对人讲:对于仍带着执有习气的初修者,要多讲空苦之义;而对于事物的空性已有所体证的修行者,则要多讲妙有之用。空作为对世间万物变化实相的最通俗描述,有坏苦之义,但亦有成乐之义。我们修行人证果成佛不是成乐之事吗?

释尊成佛后,为开创佛教大业,吃尽苦头,讲经说法49年,不也是成乐之事吗?!而这些成乐之事,正是从空性显化出来的妙有之用。我发觉,我们佛教界对世人宣说空苦之义可能太过,结果把自己也搞得心灰意冷。这是值得反省的问题。四大皆空,世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可以往坏的方向变,也可以往好的方向变。如果只是变坏成苦,我们就用不着修行了,更谈不上证果成佛了。正因为事物也可以往好的方向变化,所以才有释尊的住世因缘,才有我们佛教事业的伟大理想:变世间苦海火宅为人间乐土。生生世世流转于六道轮回是苦事,但修行救世不是苦事,而是乐事;佛教事业不是冷冰冰的工作,而是充满热情的事业。如果说世间是火宅,佛教则给世间带来清凉;如果说世间是苦海,佛教则给世间带来温情。所以,我希望所有同修,不管以何种方便入道,都勿忘关爱人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出关爱人间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即使没有钱,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个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没有财富,也能作福,修到福...

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

一是环境关系中断,假使这个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

圣严法师《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今天和大家谈一谈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中写道...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

初学者怎样保持道心不退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在家学佛的七个条件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玉米的3大神奇功效

一、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 玉米最早是产于南美洲的,当地...

要保护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秋天是胃病的好发季节,要保护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一...

修行人的三大精进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

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

【佛教词典】八戒斋八种胜法

十善戒经说受持八戒斋的人有八种特殊的功德,即不堕地...

【佛教词典】阿含时

五时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

蚕和蜘蛛的故事

这是一只蚕和蜘蛛的故事。 蜘蛛对蚕说:「你和我虽然...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问: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衍慈法师答: 你问的是...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

人生应该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养父母师长。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对...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

如何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

1.一心称名 要获观世音菩萨的感应,经中说的一心称名最...

圣严法师《海面无风不起浪-心与事合一》

当我们用心用到心与事合而为一时,已经是心外无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