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至诚恳切的慈悲心与六和合

能海法师  2015/0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至诚恳切的慈悲心与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团结。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教徒团结起来,组成有纪律有精神的僧团,共同卫护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佛子、在家菩萨,都一心一意地向三宝上着眼,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这就叫做和合。因此和合的意义,在我们佛教中很重要。换句话说,佛教的生命存在与否,取决于我们全体僧伽和合如何。

因为,僧伽是住持佛教的;和合又是住持僧伽的(梵语僧伽,意译‘和合众’)。没有和合,就没有僧伽;没有僧伽,就没有佛教。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这和合要怎样做才能成功呢? 当然,不是空口说话就可能成功的;也不是单凭个人的理想可能成功的。要想和合成功,我们全体僧伽,必须认识自已的立场。我们是代表伟大佛教的人,全部佛教的责任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当怎样的和合,才能负得起这个伟大的责任啊? !一个人是这样想,多数人是这样想,乃至全体僧伽都是这样想,这和合就成功了。

再一方面,我们在各人的意识上,还要有一种至诚恳切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就是和合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彼此能互相推让,互相容纳,才可以讲和合。所以,我说和合须建筑在慈悲心之上。现在有一部份僧伽,明白了自已的立场,终日谈和合,终日想和合,而终日不能和合;或虽有暂时的和合,而不能彻底的和合,就是因慈悲心太薄的原故。因此,我们现在的僧伽要想和合成功,主要的条件,还是在至诚恳切的慈悲心。希望在会的大德们,对于此点特别注意,注意!

二、六和合

依据经论上说,和合共有六种:

1、身和:就是说在身业上,彼此能和合无乖,可以共住。如下座对于上座,要礼拜问讯,服劳让道,推座承事等恭敬身业;上座对下座,也有慈祥爱护等种种身业;上座对上座,上座对中座,也各有谦让身业。这样,上中下座的身业,均做到如法亲近,不相乖反。这是身和。(凡具戒十九年以上为上座,九年以上为中座,九年以下为下座。)

2、口和:就是在语业上,彼此互相融洽,没有争执。如称赞有德,远离恶语,规劝过失,学问互相学习,犯罪互相忏悔都是。

3、意和:就是在意业上,彼此能谦和成事,消除我慢,不固执己见来违逆众心,使众心和悦同住,叫做意和。现在的僧伽,因意见不和而生起的是非,不知有多少。上下的意见不和,所以清众与班首闹,执事与和尚闹,维那与纠察闹;学教的意见不和,所以此派与彼派闹,此宗与彼宗闹。这么一来,佛教的是非就多了,佛教本身也就有生命危险了,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吧!

4、戒和:就是对于世尊所制的净戒,彼此能依法受持,同修同学。所谓依法受持,主要有两点:

一是不杂。就是不要渗杂自已的意见。戒经是那样,就是那样,好好的如法遵行就是了。

二是不冗。就是不要离开戒律范围之外,更增加种种的仪式。因为诸佛的净戒,唯佛能制,一切菩萨二乘,都不能增减,何况凡夫。所以这冗的毛病必须极力改除。有了不杂不冗的条件,然后能如法布萨,如法羯磨,如法安居,大伙都一心一意地安住净戒海中,就叫戒和。

5、见和:见有三种:

⑴正见:是对倒见说的。世俗的人,对于诸法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而妄想种种的分别。诸法本来无常,而妄执为常;本来是苦,而妄执为乐;本来无我,而妄执为我。颠倒是非,不称法体,所以叫倒见。与此相反,便是正见。

⑵真见:是对妄见而说的。世间一切山河等等,都有如梦如幻,无有真实。愚人不知,妄认为真,所以是妄见,离此妄见,了达诸法皆空之理。叫做真见。即合诸法真理之见。

⑶净见:是对染污说的。我们随起一见,若不参杂贪嗔痴等烦恼,而与一切诸清净法相应,叫做净见。

这三种见,是我们学佛法的人应当切实了解的!其他的事情,有时还可以随顺世间,唯有此见,不可随顺。因为世间的见,都是不正的,我们大家如果都能安住正见,而不被世间一切邪见所诱,就是见和。

6、利和:凡有利益的事情,能如法共分,乃至粒米同餐,毫不自私。就是利和。

以上六和,是戒律中的戒律。戒律不可少,六和更不可少。戒律好比木工的规矩;六和好比胶漆。有了规矩,固然可以做成家具;能再加上胶和漆,就更光洁可观,坚固耐用了。同样的道理,有了戒律,固然可以成立僧团;能再加上六和,则僧伽的作用愈大,僧伽的团结愈密了。

所以在世界潮流直转的今日,能海最希望诸位大德提倡戒律,更希望全体僧伽完成六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这些牛都是过去在寺院住过的出家人

有人觉得:我们这里规矩太严,动不动就打香板,这样打...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修习慈心

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钵,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

我们信仰的是三宝,不是信仰哪个人

如果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退转,这是不变的信仰。...

比丘的五类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

出家人姓「释」的由来

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推荐】倓虚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

慈法法师:拜药师佛能令见者欢喜

近代有这样的例子,这个法师的名字不太好讲,因为不太...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

【佛教词典】结印

手结印契。密宗的修法,要手结印,口念咒,意观想,这...

【佛教词典】龙力不可思议

五不可思议之一。谓龙力能起云降雨,以一滴水而润泽于...

煮着吃更营养的5种水果

1、梨: 煮一煮,润燥效果更赞 梨能润肺止咳,所以在...

净界法师:念佛法要

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重点是念佛法要。我们希望...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美丽王后的前世今生

由于无明和爱欲的缘故,众生四处地追求欲乐、爱乐。《...

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对治

具有多疑心态的人往往带着固有的成见,通过想象把生活...

梦参老和尚:相信众生都可度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

略谈学佛大要

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

四季都喝什么茶

茶,是一种健身益体、老少皆宜的优良天然保健饮料。祖...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