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绍云老和尚  2023/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初出家的几年,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为什么这样讲呢?初出家,总有一股勇猛道心,趁着有这种勇猛道心,打牢基础。如果办道的基础不打牢的话,以后一旦遇到社会上一些不守本分的出家人,一引诱啊,就麻烦了。

你看现在有的人一出家,呆不到几天就要跑了,头一剃就要跑,甚至于戒还没受,我国的大庙他都跑得差不多了,他跑的目的是干什么呢?是不是参学?还是找用功办道的人,想跟他学呢?

不是这个事啊!你们可以冷静地观察,凡是在外面跑的,到哪里住不到一个月又要赶场子的,他那个心总不定。他不定的目的是什么?他跑到外头找哪个场子方便,没有什么严格规矩,另外呢,又能搞到钞票,是吧,吃也随便,穿也随便,有的晚上还能跑到馆子去。你说一旦走到这个道路,还能谈上修行呐?是不是啊,那就是造业啊!你就是当个居士,这样做也是造业啊!何况你还出家啊!还是拿着人家的供养,这是业上加业!

那么要怎样才把基础打牢呢?首先出家做沙弥的话,《沙弥律仪》是基础。《沙弥律仪》有二十四种威仪,每种里面有十几、二十条,包括你早上要在师父前起来,晚上要在师父后睡。行住要在师父后,都是讲究规矩法则,教你如何培福,如何管理殿堂,讲得很细。过去的人去到哪里,师父坐下来,别人叫你坐,你还不敢坐,师父叫你坐才能坐。坐在师父后面,师父在说话,你不能插话。过去对尊师重教这方面,讲究得很哪!要到哪里去,先要向师父请假,要讲什么事,师父允许才能去。临走的时候,还要向师父拜一下子,告个假。哪怕一两个小时回来了,也要向师父销假,磕个头。

如果师父要你出去办什么事,给了你十块钱,你花了九块八毛,剩了两毛钱都要给师父。那时候三块钱值钱啊!买车票用了一块六角钱,到芜湖下。芜湖过江就是和县。中午两个人吃顿饭,买碗茶喝,晚上回来还剩一毛七分钱。晚上八点多到家,师父问:“怎搞到现在?”我说:“山路不好走。”“没有用!小娃子走路,这点路还走到现在!”实际上,到军山下午两点多,回到山下已经五点了,上山三十多里路两个多小时,像爬梯子一样,要是现在,三四个小时也爬不下来啊,师父还讲你没用。还剩1毛7分钱没用掉,跪着把钱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要对照现在,别说一毛钱,就是一块钱、十几块钱,他都不会拿给你。晚上搞什么吃的?就是洗个脸,洗个脚,弄点开水喝,就行了,那时候哪有什么吃的呢?

所以讲,这个呢,在那时候养成了那个习惯,越是艰苦、越是严格的话,他对师父越尊重。不但尊重剃度师父,对老师父都很尊重,看到老年人从对面来了,马上就要让路,走到路边合个掌。

要是外来的师父,不是常住,不是熟人,走过来,还要向他顶礼。沙弥嘛,顶礼师父,说我是这里常住,是小和尚。你就是五十岁,他要是老戒,头上烧着戒疤,他是三十岁,五十岁还要向三十岁顶礼,是尊重戒,不是尊重年龄。那个二堂的,你就是八十岁,看见首堂的二十岁的,你还要向他顶礼。你现在谁还会顶礼啊?佛在世的时候就是制定了八敬法,才剃度她们出家。现在谁讲八敬法啊?所以讲,你初出家的,对这些基本的规矩,你要不学,不行,不做,你就渐渐养成一种贡高我慢的心态。有这种贡高我慢的心理,你那个门就闭着啦,什么东西就进不去啦!你还能学着东西么?贡高我慢就是闭门羹,把大门关起来了,再好的东西也进不了你的门。

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我不管人家,人家再错也好,我不管。我就把自己管住。要有这种心理,你才能学到东西。而且呢,能够增长福慧。所以古人为什么成就那么快?他就是一颗恭敬谦虚心,你拿一根绳子叫他下井,他就下井,“死就死啊,该要死就死,叫我下去,我就下去啊!”有这个心理才行啊!你要没有这个心理,你就是干一点事情,你那心里总是抱有一股不服气的想法,这事你叫我干,你怎不干啊?有怨气在心里干那事,和没有怨气干、用恭敬心做事情,两个福报不一样啊!同样干一个事所收的果报相差太远啊!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就像刚才讲的那个送人下山的事情。有一次在云居山,送个福建的六七十岁的老居士下山,回来天就变了,路上有人讲:“你个小和尚现在还上山,马上天黑了。”我心想我在家讲过了,晚上要赶回去的,不敢不赶回去呀。后来天一直黑下来,山上那个是小路,不像现在的大路,走着走着一下走到了岔路上,走到了别的山。越走越回不去,越走越黑,风吹着,野猪叫着,怕得慌,爬到了树上。心想在树上老虎咬不到啊,后来在树上打瞌睡,往下栽。我想栽下来就死了,还是下来。

跑到一棵大柏树下,便睡了过去,那地方有老虎,要给老虎撞到,吃了你还不知道。一觉睡醒,天已大亮。才晓得走岔路。第二天跑回来还被骂一顿,“昨晚跑哪去了?哦,昨晚老虎没找到你,要是找到你,给老虎饱餐一顿。”我笑说:“老虎不吃和尚,吃和尚还要闻一闻,闻到有和尚气味,他就不敢吃,没有和尚气味它就吃。”讲这话,传印也在场。

要是现在,晚上要在山上过一夜,魂也吓没了,是吧?那夜里,比这山上冷啊!野猪一阵阵的七八十个上百个冲过去。所以讲,你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帆风顺惯了,乍一下碰到困难的话,你就抵不住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不要轻慢愚人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器生的学僧持律法师,...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

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修行

我们修行,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你修行,吃饭不影响你修行...

净界法师:测试自己有没有出家的因缘

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

降伏内心淫念欲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忏悔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

【佛教词典】鬼趣

【鬼趣】 p0909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十页云:云...

【佛教词典】倒我

(术语)我无实体,思有我者,为颠倒之妄见,故云倒我...

四十八大愿——(第47愿)即得不退转地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大安法师:贵贱贫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问: 我们经常说要彻底斩断娑婆想,与弥陀誓愿无间隔,...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

尸毗王本生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阎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里,住着一位...

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

万病的根源来自杀生

在人类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同时,放眼望去,人类的物质享...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