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明一法师  2015/03/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还要清楚。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看看八风中大家都认为是好的“称、誉、利、乐”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称、誉、利、乐”可以说大家都喜欢,所以每一个人都想得到。所以,你要那个好的,别人也同样盯着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觉得表扬不公,觉得赞誉不公,我吃亏了。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

我们学佛的人,学习了很多的佛法。应该来说心地比较清静,但是在八风面前,很多人照样透不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有关;跟我的面子有关;跟我的……或者说跟我的寺院有关;跟我的师父有关;跟我的信仰有关;跟我的……

“我”,因为有“我”在,烦恼的根本在这个地方。他不会把“我”当成处理品,把我当成处理品了,那就把我破掉了,如果把我处理掉了,就能证圣果了。或者说跟法有关,认为有一个真理非坚持不可,事物的发展一定要按照某种模式,离开了这种模式就无法接受。

所以,烦恼不断,或者因为“我”或者可以不要“我”,但是要坚持某种规律或者自认为的真理。我们就是这样放不下这些。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佛弟子还是俗人,我们不只执着于“我”,还执着于“法”。结果,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坚固的枷锁,牢牢地被自己喜欢的这个宝贝烦恼淹灭。

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都是生活在人群当中、人际关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考虑的是我。有的人可能能够舍去我,但是“法”执一样坚固不舍,一定要坚持自己认为的真理或形式。

所以,处理烦恼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要怎样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用眼睛盯着别人,早上一上殿时用眼睛盯着别人,看今天来了多少人;出坡的时候用眼睛盯着别人,看看都有谁在卖力做事情;过堂的时候用眼睛也是盯着别人,今天怎么只有这几个人吃饭;坐香的时候,用眼睛盯着别人,看看谁来了谁没有、谁坐的稳。……

乃至看看得到“称、誉、利、乐”的人,他们处处还不如自己。这些“称、誉、利、乐”应该归自己得到。所以,在《六祖坛经》的无相诵中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

俱生我执及其伏断方法

分别我执是由现生的串习而来的,这个俱生就是,不是现...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愿的

一天,师父带着徒弟到山里面,走着走着,突然,师父就...

比丘尼现身变

昔日的舍卫城,是拘萨国的首都。当时有一群乱纪之徒,...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

破除人我天下亲

一般人最执着,也是诸般烦恼的根源,那就是「我」,凡...

人要学会放弃昨日的烦恼

人要学会放弃,放弃昨日的烦恼,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生命的未来,就看你心里装进了什么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来,说是在迷中,其实也简单。它...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

【佛教词典】沙罗拏

(人名)又作沙罗那。优填王之子,后出家得道,故谓之...

【佛教词典】流通

(术语)传布教法而无壅也。最胜王经三曰:安稳丰乐,...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一家人,各有各的业力

我们无始劫以来,众生的第八识有很多很多的这个界,这...

惑障、业障和报障

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倒霉时,勤剃头少懒睡

你们先看看古人编辑的历代名臣言行录,历代名臣奏议等...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