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生后动物会死,那又有何意义呢

2015/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教人士常常放生,但既然在放生后动物一样会死,放生又有何意义呢?

答:你的推论如果成立的话,你生病时也就不用服药了,反正迟早你也是要死的。世间上的众生,当然最终也必会经历死亡,而且还会再有转生。被放生的小动物,最终当然也会面对死亡。但我们修慈悲心的人,本著尽力施予无畏的精神,若能令众生少一点痛苦、多一点福乐,这也是很有意义的。最终来说,我们要发愿成佛,才可以最究竟地协助众生得乐而离苦,但在没有这种究竟利益众生的能力前,我们并不是就什么也不做。能救助一个众生一次,也一样是一种善行,对被放的一方及放生的一方都有益处。

施予众生寿命,也就是自己在积聚长寿无病之因。放生时,我们也不是只是买动物回来放走那么简单。我们为它们诵经持咒,令它们得闻佛号及佛咒,在心识中种下一个种子,将来必会成果。我们也回向祈愿它们能于未来转生善道而得遇佛法,最终能得成佛果。这些是对它们更长远及实际的利益,也可视为是‘法布施’。

此外,有些人也会为它们授予三皈依。一般畜牲听不懂我们所念的内容,所以也无从生起真正的皈依心。如果严格地说,并不能说它们真的得到了正受皈依,但念诵皈依之过程却肯定在它们的心识中种下了皈依的善种子,所以仍然是很有意义的事。藏传佛教人士则会把甘露丸放水中让它们喝用或洒在它们身上,这也会为它们带来很大的未来生利益。放生也必须运用一些智慧,只有慈悲心而没有智慧,是不能对众生带来大利益的。

有些人竟把淡水鱼放在海中,或把海鱼放淡水河中,又或把外国鸟类放本地林中,这并不会令它们寿命延长,反而令它们更快死亡。有些生物本来就不是被售作食用的,例如观赏鱼及观赏鸟等,把它们放走并不是真正的‘无畏布施’。还有些人预先向屠夫及猎户定货,他们便刻意多捉一些生物以供放生,这也就失去了放生的意义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高科技代替了人力,未来人类该何去何从

问: 现代的社会科技发达,高科技跟计算机代替了人力,...

过年杀生听高僧怎么说

春节将至,民间有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等民谣谚...

「永保初心」的意义

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

星云大师《如何安排生活》

我们常听到人说:真忙!忙得不可开交。一事未了一事又...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

问: 念佛号和诵经前是否上香?如果时间紧先不上香,...

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

中峰大师禅诗百首欣赏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佛教词典】孙婆菩萨

孙婆,梵名 Sumbha。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位于金刚手院...

【佛教词典】病苦

梵语 vyādhi-duhkha,巴利语 vyādhi-dukkha。四苦之...

各有所长

在往昔久远之世,有位叫大船的国王,其国地域辽阔,物...

【推荐】一个癌症病人的真诚劝诫

我出生在皖北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原本是一个勤俭节约、...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

净界法师: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念佛止观修学法...

警惕九个吃菜的误区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有多种保健功...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

【推荐】【佛教图片】三十三观音像

三十三观音像...

善良是一剂药,可以治病,可以诞生奇迹

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一件事,我家有一个街坊,姓周,与母...

针丢了之后

有个人不小心弄丢了针,实在找不到了,他突然看到家中...

何谓「一实相印」

一实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论》云:三世诸佛...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