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报恩孝亲谈

煮云法师  2015/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恩孝亲的片子;可是一些无知之徒,仍然丧心病狂的用韩愈的话来讥笑佛教。我也曾有遇见过那些所谓知识分子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和尚出家,既不孝养父母,又不报效国家,不但对社会无贡献,简直无父无君,难怪韩愈要主张:‘人其人,火其书’。”

社会既有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我今天不能不把这问题加以讨论和说明。佛教是否如他们所说,以及和尚对国家社会如何的贡献,本人过去曾在《人生月刊》上发表一篇“和尚与国家的关系”的文章,已经详细说明过了。现在专门说明佛教报恩孝亲,引证经文,根据事实,加以述明,以解世人对佛教的疑窦。

儒俗的孝亲法

未谈佛教以前,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世俗人,他们是怎样孝养父母的。在我们中国儒书上所说,最大的孝子,莫过虞舜。孔子在《中庸》、《论语》等书上,也一再提到“舜其大孝也与”。我想大舜任其怎样孝道,也没有能够令父母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这是我可以断言的。再说一句,一本《二十四孝》上的孝子,也还没有一个是能够令其父母跳出三界、永脱轮回的大孝行者!

儒家只知道说:“父母恩重,无法报答。”如《诗经》上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至于孔子对他的门人也说了几种孝亲的方法,那全是世俗之情,如对樊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对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夏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都是养口养体的孝道。孔子自己表示他的意见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从这些话上看来,就可以知道儒家孝亲的主张。总之,做父母对儿子的希望是:“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做儿子对父母所尽的孝养是:“晨昏定省,福禄侍养。”做父母的,对子孙最大的希望是子孙能够做了大官,荣宗耀祖,光前裕后,扬名声,显父母,这就是世俗人最了不起的孝亲报恩了。

假使以佛教徒的眼光看起来,上面这些荣宗耀祖,显亲扬名,还是不足道的,因为这些对父母未必有什么福乐。纵然眼前有一点快乐,那种快乐,还是种的受苦的因。因为快乐享受,奢华,浪费,就是造罪作业,造了恶业,将来就要受苦果,这是不变的定理。

世俗人他们反对佛教最大的理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点我也顺便说一说,有了儿女固然是好,可是我们也要知道,父子的关系,无非是前世的冤家债主,缘遇会合。传说明朝的方孝儒,他的父亲因为有了官位,移葬祖坟,掘出了八百多条红蛇来。据说事先有人托梦,请求他救它们八百多条生命,不要杀害了它们。可是方孝儒的父亲,不信这一套,把八百多条红蛇,尽焚于火。后来方孝儒出世,为一代名臣,可谓耀祖荣宗了。谁知燕王之叛,孝儒不肯投降,十族尽遭诛戮,刚刚也是杀死了八百多口家亲眷属,这就是说明债主冤家而成父子。如果再遇见逆子贪官,犯了国法,不但家破人亡,而且遗臭万年。不肖子孙把三代之财败光,不善而终,依旧断嗣绝后,那又怎么办呢?所以我说,以无后为不孝,是不一定完全合理的。

佛教的孝亲观

谈到佛教里报恩孝亲的经典和事实,那真是不胜枚举,在佛说的经典中,有关报恩的有《大报恩经》七卷,那上面差不多专门说的都是佛陀在往昔因中报恩孝亲的故事。做儿女的应如何去报答父母养育深恩。过去古德还着了一本《释门真孝录》,大都是依据佛法指示孝养双亲,那才是真正的孝亲。世俗之孝,也不过稍尽人子之心,四时八节,买一点酒肉之类,养其口体罢了。

死后用五鼎三牲,祭之以礼就成为大孝了。例如世俗人为父母做寿,就要大开屠场,贺客盈门,座上客满,肉肥酒暖,这就是天经地义的为子孝亲之道,果能如此,家边邻里就会说某人很有孝心。如果以佛教的看法,那不是孝亲,而是在为父母造罪,本来父母所担的罪担子,只有五十斤重,你恐怕这一点罪恶,还不能下地狱,再替他加上五十斤,凑成一百斤重,压得父母透不过气来,那就是大家公认有名的大孝子了,真是如来所谓:“可怜愍者!”

佛教对报恩孝亲的最大目的,是要使父母能够离苦得乐,把父母从罪恶深渊里救出来,脱离生死苦海,这才是大孝呢!莲池大师说:“父母恩重,过于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换句话说:“没有把父母超生极乐,脱离轮回,子道还没有成就,还不能算是孝子。”舍俗出家,表面看起来,是背井离乡,割爱辞亲,实际上,就是行的一种大孝道,所以佛说:“一子出家,九族生天。”不但报答一世父母的亲恩,而且报答生生世世的亲恩,使九族之亲,皆得离苦,这是多么大的孝道啊!

佛典引证孝亲

有人妄说佛教不讲孝道,这是他与韩愈犯了同样的毛病,记得韩愈贬到潮州的时候,与大颠和尚谈起佛教不孝亲的话,大颠和尚问韩愈说;“你看哪些佛书上载有不讲孝亲的话呢?”他说:“我何暇看此书?”如果当时韩愈真正看过佛经,他也不敢毁谤佛法了!我说这些韩愈之徒也是没有看过佛书之故。可以说三藏十二部都有载明报恩孝亲的经文。

还有我们念经回向文上就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或者是:“四恩总报,三有均资。”等愿文。四恩就是:一、父母养育恩。二、师长教导恩。三、国主水土恩。四、众生护助恩。

佛教徒最大的师长就是佛法僧三宝,《华严经》上说:“如来无量劫,勤苦为众生。云何诸世间,不报大师恩?”因为佛陀是我们法身父母,除去佛法没有其他方法能够了生脱死,我以为众恩当以佛恩为重。

现在我说几个报恩孝亲的故事,来证明佛教徒不是徒托空言,而是以事实行动做出来给大家看的。

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第一位躬行实践的孝子,所谓:“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陀为报母恩,在仞利天为他母亲摩耶夫人说的。

懒残和尚养亲

记不得是什么时代,有一个懒残和尚,因为他的母亲就生了他一个独子,所以他责无旁贷的要负起养活他的母亲的责任,不过他奉养他的母亲,不是把十方施主舍于寺庙的财产金钱拿来作养家孝亲之用,而是用他自己省吃减用仅有一点积蓄来养活他的母亲。有时身上穷得一文钱也没有,可是又不能让年老的母亲饿肚皮,只有把自己的袈裟典去,买米回来养亲。我们可以从他怀念慈母的四句诗中看出一片赤忱的孝心。“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寥寥二十八字,道尽怀念悲痛之忱,令人读之,泫然涕出。

虚云朝山报恩

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他的母亲生他下来是一个血球。母亲晚年无子,因此一气而终,翌日有卖药翁,破开血球,现出小儿,即虚云和尚,由其庶母抚养成人,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他常常说:“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后来为报母恩,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早脱轮回,三步一拜,不计年月,两次冻卧冰雪中,感文殊菩萨化身为文吉乞者,两度救他脱险,三年而达五台,满其初愿。

后来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又在阿育王寺拜释迦舍利。每天礼忏若干拜,一心求见母亲一面,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头供佛,求见母亲。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梦中有人对他说:“你求见你母亲,这就是你的母亲,要见快看。”老和尚抬头一看,只见空中有一夫人,骑在龙身上,有很多龙神护佑,飘然上升而去。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吃尽了千辛万苦,冰天雪地、置死不怨,目的是救拔母亲超生极乐,这种伟大的孝心,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

度父母脱生死

世俗人孝亲以享受俗乐为荣,食以太牢,住以华堂,这就是奉养之厚,人子之孝了。

佛教孝亲的目的是想度父母宗亲远离尘垢,了生脱死,往生净土,不受轮回的痛苦,方是尽了孝道。只要达到此一目的,甚至使父母肉体受罪吃苦都有的。因有迷悟的不同。所以各人所见也就不同了。总之,不依佛教孝亲的方法,都是不究竟的孝亲。颠倒愚人,以造业为孝亲,以苦因为乐果,我们为他可惜。最后告诉诸位,只有依佛教孝亲的方法,才能真正报答亲恩,孝养父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星云大师回忆母亲的感人事迹

身为佛子的大家,不但要以历代前贤为根,努力发扬他们...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原文: 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调伏心念如牧牛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

如何对待父母的出轨

世间事,有可以理论者,有宜以情论者。汝所说某人之事...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禅与美容,人们大都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说起...

为何作恶多端,却仍能安享天年

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佛教词典】恩河

(譬喻)慈恩之河。性灵集八曰:恩河深而无底,德山峻...

【佛教词典】灵验

(术语)灵妙之效验实证也。大日经疏九曰:此尊有灵验...

男女之情让我们脱离不了轮回的苦海

世间最让人流连痴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痴情。男欢女...

治好一切病的五个根本

治好一切病的五个根本的方法就是,不管什么病,通过这...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

障碍最怕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坚持

当我们在精进的时候,你要相信一件事情:事在人为。虽...

如何供养出家人

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

哪些供品不能吃

问: 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禅宗怎样参无门关

讲到参无这个法门,当年有人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

在名利的海上航行

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镇江的金山禅寺,由住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