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净界法师  2015/10/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道

(一)、世间之道最有代表的就是孔孟之道。我们今天研读上下篇的《论语》,到底《论语》讲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讲仁,仁爱的仁,仁爱就是孔夫子之道。

孔夫子认为仁者爱人,他认为人生本来就不平等,他说,人生,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定位,你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看一个道场,有方丈和尚,有当家师,有知客师,有清众…生命本来就不平等。但是不平等没关系,我们可以透过爱的力量,来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那怎么做到呢?孔夫子强调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今天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你不愿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就不要加给别人。以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来建立仁爱之道,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这就是《论语》的思想。

其实孟子的跟孔子的道是不一样的,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他讲正义感。孟子认为生命的目的要赏善罚恶,他说单单慈悲心是不够的,他认为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你要明辨是非,然后赏善罚恶。他做错了,你要严正地指正他,告诉他做错了;他做对了,你应该要赞叹他。所以孟子强调浩然正气,他是一种比较对治性的。

古人说:读孔子如沐春风,我感受到孔夫子散发出慈的悲心;读孟子如闻战鼓,像打战一样,非常强调对治。所以孔夫子之道跟孟子之道其实是不一样的。

那为什么讲孔孟之道呢?因为他们二个有互补的性质,慈悲心要有正义感来帮助,正义感要有慈悲心来帮助,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孟之道。

(二)、这世间之道,另外一个叫老庄之道。老庄之道的思想就是强调无为,他认为人生不要有太多的作为,什么培养慈悲心、培养正义感,那都是自作聪明。人只要自自然然地、自由自在地活着就好,他认为天定胜人,上天的力量是不可以违背的,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地活着就好。

有一次楚国的国君,要请庄子去做他们的宰相,就派了二个使者来找庄子。这时庄子正在湖边钓鱼,那二位使者就到湖边对他说:“诶,庄公啊!我们国王要请您老人家做我们的宰相,来辅导我们的国君。”庄子说:“我听说你们楚国的国君之前捉到一条一千年以上的神龟,捉到以后,你们的国君宝贝得不得了,把这个神龟关在神庙当中,穿上美好丝绸的衣服,每天供应它美好的饮食。”

庄子就问这二位使者说:“我问你们二位,身为一只乌龟,你说是做为一个神龟被关在那样的地方好呢?还是做一个普通的乌龟,夹着尾巴在泥土里面打滚好呢?”那二位使者说:“那当然是自由自在地在泥巴里面打滚的好。”庄子说:“我就是准备做在泥巴里打滚的那只乌龟,那请你们回去吧。”

所以庄子的思想认为:人生不要有所作为,顺其自然。大家会说:“这样很消极啊,这个怎么算是道呢?那么他的目标在哪里呢?”

孔孟、老庄的处世哲学: 这二种道都有它的作用。

所以古人说:得意有儒家,失意有老庄。你得意的时候,要有所作为。你遇到顺境的时候、得到重用的时候,你要培养慈悲心来爱护老百姓、培养正义感赏善罚恶,建立一个正常的社会。所以,得意的人应该以慈悲之道、正义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所作为。

你失意的时候怎么办呢?失意有老庄来安身立命,随遇而安。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当中,为什么中国人自杀率特别低?”因为他有老庄的文化,退一步海阔天空。

得意有儒家,失意有老庄,这个就是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我们依着这二种道在维持着人生。但是这二种道都是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过得很快乐,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是不能了生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轮回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当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数年轻气盛、富足高贵的人...

【推荐】这些牛都是过去在寺院住过的出家人

有人觉得:我们这里规矩太严,动不动就打香板,这样打...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

惟五更可以勾当自家事

李廌,是苏东坡的门生,他在《师友谈记》中记载了这样...

再搬最后一次家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华严经净...

主导我们生命轮回就是行蕴

那么正念真如这一块,什么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

【佛教词典】灵祠

灵,谓灵验。灵祠有二意:(二)又作仁祠。为佛寺之异名...

【佛教词典】金刚心

比喻信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之坚硬,不被任何物质所破...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

你不分别,就没有那件事

修唯识观分两个部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像...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佛学漫画】弥勒佛

弥勒佛...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

了解自己的念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