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如瑞法师  2015/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法句经)

佛在《法句经》里这样教导我们:一个有智慧的人,能每天念于死的人他不会放逸。一个能常念死的人,他的心胸可以变得开朗豁达。就像用动物皮做的皮包,它淋雨以后会变得更加柔软。我们总是想,在我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我所要修的。实际佛法的觉性,是时时刻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能够点点滴滴修起来;所以佛法说了那么多,反过头来都是要解决我们生死的问题,不管长说短说、大说小说都是要让我们放下对五欲的贪著。

曾经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出家人,他希望能得到一顶袈裟,正好有信士供养了他一顶,质地比较粗糙,不太好的袈裟。他路过家时,就让他的姐姐把这顶袈裟又重新捣制,成了一顶比较好的袈裟。他本来是个很用功的人,但是看到姐姐重新改制的这顶袈裟,就生了贪著心了,对这顶袈裟特别的喜欢。在他得到这顶袈裟的当天,因为所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死去了。死了以后,当下就转成一个跳蚤,爬在了他的袈裟上。大众僧要分亡人物的时候,佛就制止大家说你们不要分,你们大家有没有听见有人在喊叫说:"不要动我的袈裟!"当然大家听不到了。佛就讲某某人因为贪著袈裟的缘故,现在变为一个跳蚤已经爬在这个袈裟上了。大家不要动了,各自回去,到七天以后再来分这顶袈裟。我们知道跳蚤的生命也只有七天。本来,按他平常的修行,完全可以走向解脱,但是因为贪著袈裟的缘故,他只获得了升天的果报。佛就告诉大家,如果那天大家去动了那顶袈裟,修行者去护他的袈裟,一念的嗔心起来,必定要堕落地狱的。由于他平常所积聚的善业,他得以升天。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念无常。一顶非常喜爱的袈裟,上午得到,晚上他就往生了。所以佛才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如果能天天都念着无常,他还能贪著那件东西吗?一切有形的,我们都带不去的。

以前上课时问小朋友们: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说乌龟等等。只要有形的,他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有真正智慧的寿命,他才是无限的。我们在生死里轮回,这一期业报,是生命体上的一个现象。我们不能对它产生任何的贪著,也不能贪著它身外的一切东西。既然是身外的,那就一定带不走的。所以能陪伴我们的只有很好地修道,智慧可以陪伴我们、解脱可以陪伴我们。

我们大家借助现在给老师父助念往生,应该生感恩心,去为别人助念,实际正是要提醒自己。面临着一个将要死亡的人,我们的心情又做如何?“若见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急他人,眼看轮到我。”虽然我们常常说这首偈,但是有没有生起来迫切感?实际谁也没办法说,我明天将会怎样。所以佛就说:一个能每天念于死的人,并不是让他放弃现前,而是告诫自己———正因为会死,才更应该珍惜现前,要尽到现前应该尽的责任。

念死,是让我们学会理智的去面对;念死,是更应该知道珍惜自己的当下。所以去助念,我们大家的心不要急、不要燥。在临终的时候,如果对方真的能放下,他的心无牵挂的时候,他会什么都清楚的。我们也会看到,一个生命真正结束的时候,有的时候它容易,有的时候它也不容易。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他要经历四大分离的痛苦。所以老师父就说:“以前说四大分离只是在书上看到的,现在我体验到了。”而且,你看老师父的信心,这也是常人难以来做比的。在老法师往生的时候,我们也是助念,也就是人家活着时,念临终的一会儿了,而往生以后,我们念了前后九天。那时侯,北京黄念祖老居士还活着,他说:“给别人助念往生,正是给自己积聚往生的资粮。”所以也是难得的机会。

我们把每件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事都能够生起觉照,让我们事事都在修行。所以,通过我们的助念,让我们更加对生命生起来珍惜心,好好的来利用我们这一生,让我们解脱就在今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将一切追求与执取放下

放得下对外境的执着、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种嗜好、习...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饶益众生,在给众生...

你这样去想,心惊胆战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在世间唯有这一句佛号最珍贵

一百多位参加庐山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莲友,在闭...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芹菜的六大食疗功用

生活中,有很多人吃芹菜只吃梗而不吃叶,从营养学角度...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佛教词典】恩爱狱

娑婆世界犹如监狱,人人为恩爱所束缚,不能解脱自在。...

【佛教词典】中品

(杂语)中等之品类。如净土教有中品往生,密教有中品...

有五种情况会使所造的业变重

没有对治,简单说就是你一天过一天,没有目标,没有宗...

邪淫念头难以降伏,该怎么样解决呢

问: 师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

对治我们欺诳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证法师最后的遗言: 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妳要记...

金刚经感应录:金刚神护持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经审理一宗谋财...

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秘密用功的法门

修学律宗的有源请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