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如瑞法师  2015/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证得道果。说起来容易,真能那么容易吗?但慢慢的我觉得实在也是容易。我们先不说用大乘的顿悟法门,且就所谓的小乘佛教来看,佛在《增一阿含经》里给比丘们说:若能做到三种法,现生证二果,继续用功,乃至于得四果。

哪三种法呢?

第一种法,诸根寂静。

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经中说: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著。无有识念。于眼根而得清净。因彼求於解脱。恒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著。无有识念。於意根而得清净。因彼求於解脱。恒护意根。”意思是说当六根接触到外境的时候,要不起种种的分别执著,恒护根门。

这要作到很难。但前提我们可以依戒法来慢慢训练自己:眼不见非法之色,耳不听非法之声,乃至于心不想非法之事。戒定慧三学,我们先依戒法,有意地远离缘非,经过久久的熏习,思惟,要作到诸根寂静,也是很容易的。

第二法、饮食知节。

吃,不是为了让自己长得白白胖胖的,而是要把饮食当成药物,来疗治饥饿的旧病,让新病不生。借助于这个色身,来修于道业。也就是食存五观中的第五观: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第三法、不失经行。

经中说:云何比丘不失经行。于是。比丘前夜。後夜。恒念经行。不失时节。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昼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中夜。右胁卧。思惟系意在明。彼复于后夜起。思惟深法。除去阴盖。如是。比丘不失经行。

这里所说的“经行”,包括行、住、坐、卧四威仪。道品,指三十七道品,归纳起来,就是正念。比丘昼夜六时,行住坐卧,都要让自己住于正念当中,思惟妙法。如果修念佛法门,能住于佛号当中,也是属于正念。

佛说如果能修习此三法,现身得于二果。从经中可以看出,修行要证果,确实不难,只是看我们肯不肯给自己一个训练而已。

佛又继续说:比丘们,有三大病——风病、痰病、冷病。风病用酥治,痰病用蜜治,冷病用油治,就能治好。同样,我们的心有三种病——贪欲病,嗔恚病,愚痴病。也有三法对治:贪欲的病生起来,要用不净想对治;嗔恚病,生起来了,用慈心去对治;愚痴病,用思惟因缘法,住于因缘观来对治。这样,三种病都能够治好了。

既然佛为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法,为什么要强调依戒起修?

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时时处处在一种粗狂当中,所以先要依戒让身远离缘非,回归于内心,渐渐去除粗的烦恼,让心变得越来越宁静,越来越微细。乃至于起一个什么样的念头,都能知道。比如说,当一念的贪欲心生起来了,你马上就能觉了:哦,生起来了!赶快用相应的法来对治。如果你每天都能观照好自己的念头,知道现在是起善念了,还是起恶念了,并能用相应的法来思维作观。我想你的修行可能就有一些进步了。

其实,要作到这些并不难,但我们就是不肯做。总是想着要找一个什么法来修。每天拜佛诵经,也只是盲目地求数目的多少。而不知道作这些是为了什么。

我们磕头拜佛只是一种方法,拜下去的时候,心要清楚明了地缘念身体的每个动作,来对治种种不善的念,继而对治妄念。要让心趋于定的当中,寂静的当中。所以不管用什么样的法,一定要通过思维,知道用这些法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看到个别的人,很用功,但是烦恼很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他把用功和修行分开了。虽然拜了很多佛,念了很多经,也只是停留在种善根,积累资粮方面。最主要的是,通过诵经拜佛这些法来对治我们的烦恼。当你贪嗔痴起来的时候,怎么样来呵止它,怎样用相应的法来对治它。比如说,当你不慎与人发生争执了,你马上就要生起观照:我为什么要和他争执?是我的什么心起来?是嗔恨心还是嫉妒障碍的心?然后马上呵斥自己,要忍辱退让。

所以一个出家人看他的外相很安详,但他内心里很忙,因为他要让正慧现前,来对治那些邪念的。因此佛法确确实实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不知道怎样来使用而已。于是借助于打坐、经行、诵经、拜佛等等来慢慢调伏自己。正如那些祖师大德们所讲:放下心中的五欲,这才算是修行。

但我们要在生活当中真正能作到看得破放得下,心里不生一念贪著,每天的起心动念都能清楚明了,乃至于证得道果,就看我们怎么样去付之于行动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

星云大师《少管点事,多办成事》

二十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学院院长,美国白雪溜冰团将...

身虽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里面还有四种形态,一般我们会讲:出家出家,就是...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念观音菩萨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个居士来问我,他说:我觉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

【佛教词典】拘暹

(地名)又作鸠睒,俱睒。国名。...

【佛教词典】清凉池

(譬喻)以喻涅槃之无恼热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人大热...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纯想即飞,纯情即坠

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

全民素食的5个理由

当前,全球气候暖化所引发的严重自然灾害已威胁到了方...

印光大师的棒喝教学

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

【推荐】永离女身的两种捷径

信乐永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祝福

一只蜜蜂和一只黄蜂正聊天,黄蜂气恼地说:奇怪,我们...

【推荐】老豆腐的故事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呢我们跟大家...

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

佛说六事令钱财日耗减

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 一者喜饮酒。 二者喜博...

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的前半段人生...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