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广钦老和尚《心要怎么修》

广钦老和尚  2010/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最佳的环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

心要怎么修

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心,我们度众生,就是以这无分别的心在度众。俗家人不晓得这道理,凡事论好论坏、分是非、别爱憎;而我们出家人,不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表面但唯唯诺诺,应付应付,不管是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别,不去执着它,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还一天到晚,说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论是论非的,这就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

冲破魔境

修行人就是要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业识顺逆中求解脱,无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么便宜之事。不经苦行,不经魔障,如何去历练无明烦恼?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无明烦恼,方能得到解脱;也唯有舍下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才能得到清净解脱,才能显出菩提心来。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贪图安定顺境,那样是不会进步的。

不怕别人批评

我们必须有不怕别人批评的气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即使别人走歪,也不会受其影响。如果一个人做事畏首畏尾的,怕别人批评,见人私谈,心便不安而起猜疑,以为人家在说他什么,那是没有见识、没有出息的人。

如何得六根清净

我们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对六尘所起的分别烦恼,分别善恶、好音坏音种种等,这种分别就是六根不清净。修行就是要修这些分别烦恼,直至六根对六尘没有分别,才是六根清净,才能五蕴皆空。

修行最先摄住心猿意马

修行最先就是要摄住这个心猿意马、随心所欲的心,不让它出去放逸,这很不容易,但我们要发愿,为消这些无始来的习气罪业,要提出勇气,努力修苦行,难做的,要去做,别人不愿做的,我们要去做,发愿自己要成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如此的信愿行,业障才会消。业障消,则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觉其苦,虽住娑婆界,犹如西方境。

看破放下

放下,并不是口头上的放下,是要临终时正念现前,没有一点家庭的意识,没有亲眷家属的爱别离苦,这才叫放下,如果还存有那么一点家庭意识,那还是生死轮回。要知道,我们来到这娑婆世界,是带业来的,要在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门,找一条解脱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为贪享衣、食、住的舒适,而更造一些新的恶业,再重入生死轮回的旧路中。不要贪长寿,如果不会修,不会走解脱的路,即使活了两百岁,也不过是多造一些业,两百岁一过完,还是要生死轮回。我们这个身躯是有生有灭的东西,终究要毁坏,是无法让我们永久依赖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们这灵灵觉觉的灵性,才是不生不灭的。

我们既得人身,不要辜负这个人身,知道要走解脱的路,则成佛作祖靠这人身来修,不知道要修,还为这个身躯的衣、食、住、行等的享乐,无所不用其极,造无量的恶业,那么三恶道中、四生之内,也有我们的份,所以,这个人身实是转折点,是个人身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洗涤心垢、转凡成圣

所谓: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我们念佛就是造如来;...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华严经》的四种法界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念佛法语

1、念佛法门殊胜极妙。 2、信愿念佛,决定往生。 3、...

一念净心成正觉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浮图七宝塔, 宝塔究竟化为尘,一...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

古人论富贵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

【佛教词典】无见顶相

(术语)佛三十二相中乌瑟腻沙相中之好也(相为大相,...

【佛教词典】三境(二)

三境者。   一、性境 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心...

抄经印经需谨慎

「或有钞写圣文」钞写应该是提手边那个『抄』;「体多...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

想长相庄严,最好去西方极乐世界

他有福荫,这种人一出生下来,他的长相都是很庄严的仪...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别被命运拖着走,要把命运牵着走

中国人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感受清凉智慧【图】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一起感受清凉智慧...

学佛之本,立愿为先

有一位刚学佛不久的信徒,在《劝发菩提心文》上看到金...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