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倓虚大师  2016/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有不足之处?固然如是,但亦难免有想到。作不到的。就按学界教育,有体育、智育、德育。到卒业考试的题目,总不能出于三育之外。

这体育之考试,若能身体健壮,容易毕业。智育(指学科内专立之课程)的考试,若天资优秀的,亦能卒业。唯独这德育,但不知以何程度能毕业。窃想教学双方,皆不肯毅然承认德育毕业。虽出学门,亦应对于德业,当作平生之教育。

德育之最完备者。唯佛法足以当之。不论世间,与出世间之德育,佛法均有透切的了解,精辟的理论,详细的指导。善巧的教化,方便的施行,圆满的成就,盖如来触无所得而成正觉。触无所得而度众生,其说法也。无非义,无非时,无非器,无非法,教理行果,佛佛说同。三世修行,了无变易。

今日在校、出校之学子,与及全体之人民,倘愿受彼熏陶,奉持无背,固可各享福乐,共致升平。若有上根得之,则可上上增进而成无尽之妙果。故说佛法,能补教育之不足。

国家法律,任何严密,只是治于有形,不能治于无形。如谋杀、劫夺等类,皆是潜于心内,伺机窃发。是法律之不逮者,若待有形处分,则两败俱伤。佛法化导,是防于未然,变灾戾为祥和,救人心之陷溺。故佛法,能助法律之不逮。古德云:移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有奇功。是可为明公之谅解了。

又孔子曰:使天假吾以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至释迦如来示现,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百小劫修相好。尚于果头佛卒业,况究竟佛果则去之远矣。乃可知道,德性理之教育无尽。故佛制戒律,劝化众生。使身、口、意三恶业不起。此戒律若详细分之,有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

总而言之,即为三业清净。学人等,若未清净,必要时时保护,乃佛久已清净。故称之为三不护。此皆是以戒律,防于未然,而法律奈难达到,故曰,助法律之不逮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倓虚大师文章列表

佛教的法会,净土学人要不要积极参加

问: 佛教界举行的水陆法会,万佛法会,学净土的要不要...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

福报是来自于过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拼搏努力了吗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

修行最怕的两件事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

【佛教词典】唯识教意

【唯识教意】 p1007 成唯识论七卷十六页云:既有异境;...

【佛教词典】象养盲父母

(传说)杂宝藏经二曰:昔迦尸国王与比提醯国王战败,...

绝不能把佛舍利当成商品买卖

近来各地颇多贩卖佛舍利者,等同商品,漫天开价,闻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皆得神足飞行愿

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

何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问: 何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妙境法师答: 何谓唯心...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

佛与提婆达多过去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

最短的路,未必就最快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去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

《地藏经》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是什么意思

问: 《地藏经》里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

开着念佛机,让佛号种在八识田中

随着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念佛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多...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

弥勒菩萨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