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净界法师  2016/04/18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请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净界法师答:过人法,它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宣说自己的果证;第二个,谈论感应神通。但是感应神通是真实存在的,果证这一块我们就不谈了,你自我膨胀,这个当然是一个严重的过失相。因为佛法是修无我,结果你修到最后把自己膨胀起来,说你是初果二果三果,那打乱整个众生学法的因缘,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个就没有开缘,宣说自己的果证这没有开缘。但是感应神通这一块,我们说明一下。

当我们在努力地修理观跟事修的时候,比方你开始观照真如、观照空性,你不断地去忆念你本来清净,一方面你开始念佛持咒,这个时候你的生命会产生一种逆向的力量,你自己看不到。我们正常的身心世界这个水流是叫顺生死流,一般人就是这样,一天过一天。当你开始修行的时候,你这个生死的流动还在转,但是你多了一个逆向的力量出来了,叫逆生死流,一种回到真如本性的力量。

这个时候就问题来了,真妄交攻,你是两个力量。圣人的心只有一种力量,因为他完全是随顺圣道,他只有一个力量;凡夫的心没有学佛,他也是一个力量,他完全随顺生死,这也是一种力量。但是学佛人他刚好处在矛盾当中,他介于生死凡夫跟圣人中间,他的妄想没有完全舍离,但是他根据佛陀的教法,要创造一种圣道的功德,结果真妄交攻,这个时候最复杂,这个心会出现很多特殊的相状。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出现这种正常的情况,怎么办呢?你经常看到光明,就是见闻觉知——眼睛见到;耳朵听到声音;觉——你感受到你的这个感触,有很特殊、很美妙的感触。这种情况,《楞严经》它提出的原则,我们可以浓缩成四个字,叫作“知而不执”,你要知道,但是你不能执取。

首先我们先谈“知”。你不能傻傻地什么都不知道,那就糟了!首先你要判断,这是功德相还是过失相。什么叫功德相呢?就是你这个现状出现以后,比方说你打坐,突然间听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你问别人,都没有人听到,打佛七就你一个人听到,这就是有点特殊的异相出来。

那么你先判断,当这个相状出现的时候,是让你的心更寂静,还是变成躁动,这很重要,你先判断这个是盗贼还是宝藏,要先清楚。“善知功过”这是《楞严经》第一个判断。就是说,可能是你的修行把你过去的善根激发了,所以你听到这个音乐以后,你感觉更加的寂静,更加的安稳,这个是来帮助你的,帮助你修行的。可能是来自于你内心的善根,可能是来自于你过去生结的善知识——他现在成就圣道了,或者跟你有缘的佛菩萨冥冥中加持你了。所以这个东西一出现的时候,你是更加的寂静,佛号念得更清楚分明,这个是功德相。有可能是内善根,也可能是佛菩萨的加被,都有可能。就先知道这功德相。

第二个,如果这个相状出现的时候,是让你躁动不安。你本来佛号念得好好的,突然间你看到一个莲花以后,你佛号就乱掉了。这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内在的罪业被逼出来了;第二个,你的冤亲债主刚好在鬼神道,因为魔王还看不上我们,不是魔王,你不要把自己抬得那么高。魔王在你没有成就欲界定、未到地定之前,魔王不会出手。你说:“欸,魔王来干扰我。”你太高估自己了!魔王对我们这些生死凡夫没有兴趣的。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鬼神障,我们过去的冤亲债主刚好被他碰到了,他看你修行来障碍你了,他现出一个相状,然后让你看到莲花,看到莲花以后你躁动不安,这个就要小心!敌人现前了,你要严阵以待。

所以你要先知道功过,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是功德相,恭喜你!你完全不要执着,不用处理,继续往前走;如果你看到这个相状开始躁动不安,不执着都没有用,因为它已经现前了,你要做两件事:第一个修忏;第二个持咒。你要修修忏悔,可能你有业障现前了,某一个业障被你逼出来了;第二个就是鬼神障现前了,要持咒。

所以这个持咒为什么叫助行?这叫备而不用。简单讲,什么叫助行呢?就是备而不用。你平常持,但是你不一定用得到,这个时候就是该用咒的时候了。我们持咒的目的跟外道不一样,我们不跟他对立,我们至少保护自己。你观想咒语放出一道光明,把自己保护住。

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这个异相现前的时候,当然你可能跟佛菩萨感应,也可能跟鬼神感应。跟佛菩萨感应一定是寂静的,跟鬼神感应一定是躁动的。躁动的,你可以不处理,也可能它一下过去了,你继续念佛。如果你发觉你不处理,今天出现,明天出现,已经严重干扰了,那你就要处理了。拜忏、持咒,这个就是助行。

第二个,不能执取。这个不能执取特别是针对功德相。诸位!在往生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的诱惑,你会看到很多的小花出现,你会看到你平常喜欢的东西出现,但是如果你停留,你就失去了摩尼宝珠。诸位,在《楞严经》里面讲到一个观念: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只要是相状的都不能执着。他说:“欸,佛号也是相状。”可以!但是你是借佛号的相状来跟弥陀感应,它只是一个桥梁。关键在于你那个“信”的法、“愿”的法跟“持名”的法,那种信、愿、行三资粮的法。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根本?什么叫枝末?因为你的心具足了信、愿、行三资粮,才有办法跟佛菩萨感应道交。结果你傻傻地追逐佛菩萨的相状,忽略了信愿行三个法,你这是本末倒置了。

你不管他是佛菩萨还是什么,你继续念你的佛号,继续往前走就对了。如果是功德相,它只能够给你一个好处,就是加强你的信心。但是你绝对不能停留,把它放掉,继续听你的佛号往前走,这叫作“知而不取”。当然你要知道,它是功德相还是过失相。过失相你能够不处理继续念佛,也可能会过去。但如果你过不去,他放不过你,那你还得要处理了。你该持咒、该拜忏,那些助行就要显出来。

好,先回答到这里,有问题提出来。

这一般都是用功修行的人,你一天念二十分钟佛,这个可能跟你没有关系。你要很用功的人,真的才会有这种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么办

问: 两个孩子特别顽皮,常常我为此生气,打他们、骂他...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场专心办道

问: 末学感觉在家人有负累,不能专心办道,希望等孩子...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问: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大安法师答: 首先你对你的...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 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智者大师辨析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今生一期...

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能靠愿力往生吗

问: 如果皈依了,但是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靠自己...

忏悔,有三种力量现前

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

舍利子是什么

问: 舍利子是什么? 玄若法师答: 舍利是修行者舍报...

【佛教词典】驱鬼节

西藏佛教节日。每年传小召时,于藏历二月二十九日在拉...

【佛教词典】罥索

(物名)取鸟兽之具。以为佛菩萨摄取众生之象征。不空...

【视频】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道证法师)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道证法师)

【视频】《大悲宝忏》文殊讲堂唱诵

《大悲宝忏》文殊讲堂唱诵

【视频】界诠法师《如何看待戒律》(限出家具戒者)

界诠法师《如何看待戒律》(限出家具戒者)

世界500强高管对女儿的忠告

儿女们不久你们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这是一个漫...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八关斋戒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是在五戒的基...

救命功德如此之大,杀生罪过也同样十足

在欲界众生的烦恼中,表现的最炽盛的就是杀生和淫欲,...

诸佛皆以慈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弥勒所问本愿经》 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因地求道,...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