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净界法师  2016/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么我们生命的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变自缘”。也就是说生命只有两个重点:一个变现,一个是攀缘。

那么你所接触的影像是谁变现的呢?是第八识的业力变现的。我们过去生的善恶业力,变现很多的人、变现很多的事情,这一点我们是没办法控制的,不管你有没有修行,都没有办法控制。第八识的业力成熟的时候,“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业力的变现这一块,是不能抗拒的。那么谁去攀缘它呢?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所以事实上,我们的生命是两个重点: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两个产生交互的作用,业力去牵动你的心力,然后,牵动你的心力去造业,又加强了业力,所以这两个就产生一种展转的一种循环的力量。

心力跟业力的一种交互作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伟大的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恒转如暴流”。就是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生生不息的水流,它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那么这个生命的水流,在唯识学它讲出了两个特色:一个是相续,一个是变化。那么《楞严经》在讲生命现象的时候,它也提出了变化跟相续这两个概念,不过《楞严经》它提醒所有的修行者,要注意相续这一块。我们一般人都会重视变化,而忽略了相续,这个是很错误的盲点。当我们失去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痛苦,因为我们喜欢安稳、喜欢永恒。其实变化给你的痛苦是一时的,《楞严经》警告所有的修行者:其实在粗显的变化的波浪当中,你要更注意那种相续的力量,因为这个对你的影响是深远的。

所以《楞严经》在修行当中,它提出了因果相续的概念,它说我们在观一切法空,正念真如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因果相续的概念(万法皆空,因果相续)。比方说果报的相续,我们的生命当中偶尔会出现一时的病痛、一时的障碍,这个我们都可以接受,因为它很快会过去,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如果你得到的是一个长久的病,那对你的伤害就很大,它可能会毁掉你的青春、毁掉你的人生,因为它是怎么样呢?——它相续不止,甚至于影响到你的来生。所以我们不要看到只是变化的这一块,其实伤你最深的,往往是你没有注意到那个相续的果报。

那么《楞严经》说,相续的果报是怎么来的呢?是由相续的因地而来。我们如果说偶尔起起烦恼,这个问题不大。你看我们有时候去菜市场,看到一些可怜的众生,我们也会一时的慈悲心、感动,把它救来放生,但是一时的善心在佛法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对你人生的转变没有太大意义。

但是如果你把放生当做你的愿望、当做你的目标、当做你人生的理想,经常的去做,那这个意义就重大了,为什么?因为它产生了相续的力量。所以在因地当中,所有在你心中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的那种相续的力量,是你特别要注意的,因为它对你的影响既深且远。所以从唯识的角度,它认为生命不是改变你一时的情绪,我一时的起善念、一时的起恶念,这个都没有太大意义,关键是你是不是能够改变你那种相续的功能,这个才是根本的问题。

是什么造成了相续?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是清净的相续。当然我们从修行角度:先破妄,再显真;先断恶,再修善。因为人性先求离苦,再求得乐。我人生没什么快乐也就罢了,但起码不要有痛苦;我不一定要荣华富贵,但至少幸福平安,所以离开痛苦是我们第一个诉求,当然痛苦来自于杂染的相续。

那现在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当我们要断除杂染相续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病根:为什么你会相续?当我们的生命在出现错误的时候,为什么你一个人会一错再错的错下去,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做了第一次的时候,你很想做第二次、很想做第三次?那个推动你去继续的往火坑推,那种相续的力量是怎么来的呢?你明明知道你根本不能这样做,你控制不了自己,那种相续的力量是谁给你的呢?

唯识学说因为你有第七意识的自我意识,这最可怕——“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当我们出现一个烦恼的时候,本来烦恼是生灭的,第六意识本来就是生灭嘛!但是当第七意识向内干扰第六意识,构成了因地的相续;当第七意识跟第八识结合的时候,构成果报相续,所以第七意识是罪魁祸首。

所有生命的轮回、所有因地的错误的相续,都是自我意识造成的,没有其它的问题。所以唯识学的成功,就是告诉你: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一个人做了错事,会一错再错,因为你想要掌控这一切的人生,一种自我主宰的概念,这个概念害了你!所以唯识学的成功:它成功的把我们的病根找出来了。如果你不对治第七意识,你只是平常的持戒、布施、修善法,其实你生命的本质——这个水流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当我们考虑要把水流,从一种六道的水流转成一种往生的水流,转换成成佛的水流,你就必须要面对你的自我意识了,那就不是断恶修善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因为你要断除你恶念的相续,就必须把自我意识挑出来,面对它、处理它。

所以整个唯识学的修行,从初发心的资粮位到究竟位,都是在面对自我意识,因为它是病根。这个病根不断,春风吹又生,你所有的修行到了来生,前功尽弃。因为它相续的力量没有断,你只是断它的枝叶,它春天到的时候,它继续会犯错。也就是说我们轮回到现在,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善事,但是我们为什么继续轮回呢?因为你没有断相续,所以这个唯识宗,它就把这个断除生命的相续——所谓自我意识,把它当做一个修行的重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婚姻的五面镜子

原则一:不是去要求,而是向内求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

心为万法之根源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

不动心才是真修行

某处闹着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

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

如何使无法生育的人能得子

世间上无法生育子女之人,常服壮阳之药。而且常行房事...

癌症的三大原因:撑的、气的、累的

第三个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乳腺疾病,现在很多年...

【推荐】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

【佛教词典】真言乘

(术语)又曰神通乘。乘真言之教法而到佛地,故云真言...

【佛教词典】恐怖兰若受食戒犯缘

亦名:兰若安坐受食戒犯缘、有难兰若受食戒犯缘 戒本疏...

圣严法师《我要活下去》

有一位退休的政要向我表示,他这一生辉煌时代已经过去...

星云大师:甘愿让人利用

我个人非常平凡,只要对佛教、对大众有利的事,我都甘...

算命到底准不准

元朝有一名道士,自称神机妙算。有一天,三个士子结伴...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

心律法师:遇到小人怎么办

安婧最近很郁闷。她不喜欢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也...

净业行人要常感悟生命无常的真相

净业行人常常观照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对于净业成...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问: 领导是门艺术。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让他做不如...

「阿弥陀」三个字意义重大

【阿弥陀】这三个字,在净土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