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心田法师  2016/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

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李白《地藏菩萨赞》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地藏菩萨赞》,也是他唯一写过的一首菩萨赞。地藏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佛法“大愿”的象征。提到菩萨,我们想到的常是救人于苦难的观音,或是赐人予智慧的文殊,而这位地藏菩萨总是会被我们忽略。在民间,地藏菩萨又被称为“地狱王菩萨”,因为他身处地狱之中,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专门负责救赎地狱众生的菩萨。在现代社会,地狱并不如在古代时那么震慑人心,地藏菩萨也因此逐渐被人们淡忘。其实,佛教的地狱并不如我们现在想象的那样简单。

两个地狱

佛教所说的地狱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认识中那个刀山火海的地狱道,另一个则是由于错误的心念而造成的当下的地狱。下面这个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地狱。

很久以前,有一位将军慕名拜访一位得道的高僧,他向高僧请教: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净土?高僧一笑,突然开始用非常难听的语言辱骂将军。将军顿时错愕,随即被高僧的言语激怒,拔出手中的利剑满佛殿追杀高僧。高僧躲在一侧对将军说:“这便是地狱”。将军闻言幡然醒悟,利剑还鞘,连忙拱手表示歉意,高僧微微一笑: “这便是净土”。

净化当下的地狱

地藏菩萨法门历来被认为是消除业障、积聚福缘、拔除苦难最简便、迅速的法门。在佛教看来,地藏法门不仅是帮助众生净化自身的业障,使人死后不堕入地狱;同时也是要帮助我们净化心念中当下的地狱。

当下的概念现在常被人们提及,很多书反复告诉我们,当下是如何的美好。因为我们活着和感受到的只有当下,因此只有把握住每一时刻,才能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可是,当我们试图发掘和把握自己的当下时,我们感觉到的却是疲惫、焦虑、不满、困惑、空虚、失落……过多的欲望、过多的执念让我们虽然身在人间而心已堕入地狱。因此,作为救度地狱的地藏菩萨,其法门是我们摆脱心念地狱最好的指引。

舍弃

地藏菩萨给予我们的第一个指引是舍弃。《地藏经》中讲述了地藏菩萨成道修行的过程,尤其提到他修道之时,在佛陀面前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本愿。为了得到众生的救度,地藏菩萨舍弃了“成佛”,为了得到,我们同样应该懂得舍弃。如果想得到宁静,你要舍弃不倦的名利心;如果想得到成功,你要舍弃享乐与懈怠;如果想得到快乐,要舍弃无边的欲望。我们的心如同一个杯子,如果你想盛入幸福,就要先把杯子腾空,否则幸福是倒不进来的。同样,当你身处困境中时,不论你希望获得什么,都必须懂得用舍弃来改变自己心念,转机才会出现。

坚韧

地藏菩萨给予我们的第二个指引是坚韧。心念的转变只在一刹那,提供给我们逆转困境的动力,但如何将动力变成现实、收获结果,我们需要的是坚韧。古人说:知易行难。我们发誓立志也许畅快,但实践的过程却漫长而艰难。一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听起来荡气回肠,可付诸实现的过程又是何其的艰辛。地藏菩萨的责任是对众生,我们的责任是对自己。一口气坚持到底,生命就会出现奇迹;一次心念的反复,便又回到了原点。读一遍《地藏经》,你便会明了坚韧的含义,即使伟大如地藏菩萨,心念的坚韧才是真正无边的法力。

地藏菩萨并不如其他菩萨那么常见,但却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位菩萨。佛教认为现在时代为无佛时期,释迦牟尼佛涅槃而弥勒佛未成道,而此时被释迦牟尼佛嘱咐教化、救度众生的便是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舍弃、坚韧的法门是最适合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心性浮躁的时代,而《地藏本愿经》也被认为是拯救五浊恶世的对症良药。书中不仅开示了布施三宝、供养地藏菩萨的种种利益,以及除业障、积福缘的方便法门,更是开示了地藏菩萨于困境中逆转的法门,帮助人们走出生命的地狱,重获快乐与幸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

佛陀最初发菩提心的因缘

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时,喜王菩萨请问佛陀:世尊!菩...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

住处供地藏菩萨像,就能得十种好处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

众生恶业感召地狱境界

烧炙大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何故名为烧炙大地狱...

【推荐】地藏菩萨慈悲拯救父亲出危险

此文的写作,缘起于《净土》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感观音...

拜占察忏得清净,地藏菩萨会特殊护念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

心念是吉凶祸福的根源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吃素就是走向健康

1、蔬食是健康食品,吃素就是走向健康 古人云病从口入...

【佛教词典】随义转用

(杂语)又作随宜转用。止观私记七曰:随义转用。补忘...

【佛教词典】十法界

密教之十法界,与显教相异,以五凡五圣为十法界。   ...

佛经开头的「一时」到底是哪一时

问: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中佛协:春节应远离烧高香头香

春节临近,中国佛教协会面向全国佛教界发出文明敬香建...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

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

让自己更宽容

这个世上并没有坏人,只有不小心反错的糊涂人。等他们...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不精进,业障很重该怎么办

问: 弟子不精进,业障很重。 梦参老和尚答: 你自己...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

佛说六年苦行的宿缘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

思惟罪业后要做的三件事情

思惟罪业之后,要做三件事情: 首先, 特生厌贱: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