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将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

演觉法师  2016/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将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

又是一年春好处,待到回望弱冠时。转眼间,我离毕业又近了一步。站在这临末的一刻,不禁想要回头看看,我又学到了些什么?有了什么改变?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自然是要说说我们这圈子里的一些事。这学期的佛学课有所不同,期间有不少居士来听课,先是两个,再逐步增加,到最后也有了八九个人了,风雨无阻,坚持来听课。作为佛教徒,看到这一幕,自然是很高兴的。有人说:信众能够信佛,是因为有所求。而一个人的虔诚度在于他对于所求之事的关切度。就好比一个人想要发财,越想发财,越会虔诚的拜佛。越怕死,越会虔诚的念佛一样。其实,这个道理是无可厚非的。佛陀的本意便是度众生,佛法的本义是示真理。度众生的前提是众生要有“信”,不仅要信佛,更要信自己,信自己能够成佛,能够得道。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困难,毫不退缩。佛度众生要显方便,就是应机施教,能够通过众生的根性,随顺众生教化他们。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凡夫就有凡夫的烦恼,就会有所求,有所好,有所恶。这是先前的业力和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这是五浊恶世的恶习,贪嗔痴慢疑。这些恶习一定都是坏的么?其实不然,说他们坏呢是因为这些恶习都是我们修行的障碍,轮回的根本。我们也致力于断除这些恶习。但是,我觉得这些恶习的好处也不可磨灭。

首先,我们都是因为这些恶习才会信奉佛教,信奉佛法的。正如先前所讲的,我们正是有所求才有所信。凡夫所求的大多逃不过财色名食,这正是我们的贪爱欲所致。佛教拜佛诵经可以减消罪障积福增德,也正是这样,这些人才会不断的拜佛诵经,希望能求得好的回报,而我们在拜佛诵经的同时已经在积累福德了。这样我们才能够有认识佛法的因缘,继而了解佛法,深入义理。到这时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本来了无一法,自性清净。自然就彻底放下断除贪执了。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些恶习,我们又如何能够走到学佛的道路上呢?

其次,成佛的道路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而这些恶习则会给我们带来持久的信心和毅力。凡夫在生死面前总是害怕的,而且还有六道轮回不休,再加上前世今生所造的恶还要受到地狱煎熬苦迫。纵使今时今日安稳一时,谁也不敢保证以后的事情。所以要摆脱这些痛苦与恐惧,最根本的方法便是脱三界成圣成佛了。一开始就是脱生死,因为这是最迫在眉睫的事,是今生今世都在经历的事情。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大是大非的人更容易体会到那种迫切和恐惧。经常听到说某人因为某种恶疾临死被救之后虔信佛教的。因为经历过死亡,更显得生的可贵。这种执念与恐惧支撑着他们追求生的渴望。而佛教里面的极乐净土,寿与佛同,更是人们的向往所指。所以在这种吸引力之下,人们更会去念佛,去修行。持之以恒,等到因缘成熟之际,便破而后立得成圣果。

转恶为善,如果将那些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使他们成为自己成功的助推器,待到成功之日,这些恶习已经被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了。就好比处在一所庞大的迷宫之中,你每日都在其中茫然而不自知,正是因为有追求自由的执着,你便会努力寻找出口,等你找到了自由之路,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执着的都是虚妄。在此,我希望能够将我以前的陋习在以后的道路上有所改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还长,我会坚定的走下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

【推荐】修行要如何去修

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

沩山禅师警策文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苦难众生最后的机会

这部《无量寿经》是由诸佛如来所特别加持护念的。首先...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

《药师忏》里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

六种会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

珍惜把握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在《百喻经》中,有一篇《猕猴把豆》的譬喻故事。说的...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

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惟觉长老:学禅不能学「残」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

【佛教词典】清净缘起

【清净缘起】 p096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七者...

【佛教词典】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六种依处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六种依处】 p0584   瑜伽五卷十五...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寿康宝鉴序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无念,许多修行人很熟悉这个词,但并不确定什么才是无...

宝手比丘

佛陀时代,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子,...

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

了幻法师:如何当好妻子

如何为妻,佛陀教诫甚多。如佛言:女人当一心向夫,不...

破庙的感慨

三个法师在一破庙里相遇,对那座庙的破败他们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