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一诚长老  2017/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就是源于这样一件事:

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须提那子,是村中财宝很多的富家子弟,由于对佛法信心牢固,因而跟随佛陀出家行道。当时谷贵,比丘乞食难得,须提那子心想:“不如带比丘们前往故居迦兰陀村乞食,因为是我故居的缘故,就能大行利养,得修梵行。也可使我的族人趁此因缘行布施,作福德。”于是带领诸比丘前往迦兰陀村。

当时,须提那子的母亲听说儿子带着比丘们还归本村,便前往迎接,并劝他还俗:“你父亲已经死了,你祖父及你父亲所留下来的家财无量,现在没有人继承,你应该舍道还俗,好好地守护、爱惜我们的家财。”须提那子即答母言:“我不能舍道,我现乐行梵行,修无上道。”如此三劝三答,儿子始终不肯还俗。

其母便舍之而去,回到家里告诉媳妇:“你月水来的时候,记得告诉我。”媳妇自知月水时至,即告诉母亲。于是母亲要她把初嫁衣服穿上,带到儿子的住所,劝他还俗。但他始终还是不愿,母亲没有办法,就告诉他说:“你的媳妇华水已出,现在正好可以结胎安子,使我们家族不至断种。”儿子告诉母亲:“这事简单,我可以做。”当时由于佛尚未制戒,须提那子不知、不见欲秽,便捉住媳妇的手臂,带到至园中屏障之处,三行不净。

须提那子犯了恶事,作了不净行,烦恼得很,经常闷闷不乐,其他的比丘见了问他:“你修梵行很发心,为什么不快乐呢?”过去的人很直爽,做了什么事都讲给比丘听。他说:“我犯了恶事,犯了不净行。”比丘们就将这个因缘一五一十地告白世尊。世尊问了须提那子所犯之事后苛责言:“你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正因为发生了这件事,后来世尊才制定了淫戒。戒的存在,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它本质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束缚人的言行,而是为了让人活得坦荡,内心没有愧疚。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语和行为,做了亏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后果,那么这个后果就会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使他感到沉重、苦恼,甚至感到惧怕。如此一来,日子当然就难以过得明朗快乐。

活得坦荡,心里头才没有重负,人才能活得开怀。那么,怎样才算坦荡呢?

第一,要少私欲。欲望一多,所求就多,一颗心时刻向外攀援,哪里还有坦荡的空间。况且,人为了私欲,常常会去侵害别人的利益,给别人造成伤害,所以要减少私欲,方能活得无愧于心。

第二点,少计较。不计较外界的得失、是非,因而内心能静定,不生苦恼。凡事不与别人斤斤计较,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我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当我们对别人释怀之时,即是对自己释怀。

最后,还要少伪装,少掩饰。内心很平坦,没有藏着掖着的东西,没有见不得光的念头,不必用谎言来编织自己的生活。

心里头清净无物,行为上自然清晰明了,行为没有差错,不偏激,人生也就少许多遗憾烦恼。

和尚平日讲话,总不离“清净”二字,只盼身边人都修出一颗清净心来。清净心生智慧,要智慧做什么呢,四个字,离苦得乐。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是解脱人生之苦,获得快乐、自在。没有人乐意一辈子活在痛苦里,佛教人开智慧,就是为了帮世人度脱苦厄。

苦从哪里来,佛说人生处处皆苦,生老病死,爱憎,离别,求不得是苦,没有智慧也是苦。有些苦是生命里固有的,比如岁月不饶人,生死也不由人,天灾人祸,说来就来,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很多缺陷,所以快乐不容易;还有些苦是人为的、自找的,比如掉进了名利的陷阱,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或者满心恶念,做错了事情,害人害己,这样的人生,自然难以让人获得坦然自在。

人之所以会做错事,做不该做的事,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经验,或者缺乏分辨的智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不能够正视人生的许多缺陷和问题,只能接受好事,不能面对坏的结果,只能够接受得,不能忍受失去,所以自造了许多痛苦。

实际上,任你再怎么去计较,去执著,去苦恼于人生的缺陷和生活的起伏,它们也不见得就会消失,不如把烦恼从心灵的重负里清理出来,不去理会。只要你不去理会,烦恼自然消失。与其为了扭转那些无法扭转的问题,丧失坦荡的心境,还不如就此接受问题,清心寡欲,淡然过活。既然人生无法完美,至少选择一场问心无愧的快乐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宁可活得很快乐,不要赢得很痛苦

阿赖耶识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统统去过,哪一个人都...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人生的五种忍耐

1 、 耐冷: 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2、耐...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推荐】做好人而命运坎坷,你还要不要做?

我从小对看电视没有什么兴趣,但爸爸规定我要看布袋戏...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放生

在蓝蓝的天空中,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无忧无虑地唱歌...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宝瓶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

龙树菩萨:赞般若波罗蜜偈

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 ...

二六时中该怎么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

【佛教词典】子元

(?~1166)宋代僧。白莲宗之创始者。平江昆山(江苏...

【佛教词典】一乘显性教

为华严宗圭峰宗密所立五教中之最上教。宗密以华严经为...

慈舟老法师:念佛即是说法

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念一声阿弥陀佛...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

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但却是圣僧

这古来有很多人呐,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后来还...

去除体内湿气的十八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

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

十信位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

煲汤不放肉,也能很好喝

中国人喜欢喝汤,尤其是广东人,老火靓汤是必不可少的...

南怀瑾老师:念佛法门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菩萨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

快活烈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禅师,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出家后,自号妙...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生活中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阿弥陀佛,大家好!上堂课我们学习到《吉祥经》正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