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师  2017/07/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师答:当然,心是无形无相的,没办法送。它意思是说,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因为第六意识虽有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者,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这个心识不定性。你不发愿,你管控不了第六意识的。你如果不发愿,如果不把心住在来生,你就一定会攀缘今生。所以,佛陀为什么要我们忆念呢?忆念佛陀,忆念净土?“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要不断地忆念他。

第六意识,它除了造业力强,诸位要知道,它也很会去激发业力。它不仅是造业而已,它还会去润生。临终时你怎么把你平常所有念佛的力量都集合起来?就靠第六意识的忆念——心生则种种法生。你临终时只要不想到娑婆世界,而是想到极乐世界,你几乎就有可能往生,几乎了。一个人最怕的就是,临终时一直在想你今生的事情,这就糟了,谁都救不了你了。因为你“是心作娑婆世界”,你的内心都在娑婆世界打转,你怎么上得去呢?第六意识是“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我们不相信,你平常都没有想到净土,临终时突然又想到净土。你认为这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对啊,不太可能,这不合乎因果的法则。所以,你的心必须要跟净土很熟悉。简单讲就是“生转熟”,这个道路你要经常走你才会熟悉。有些人对净土是很陌生的,这对他很不吉祥。

一般人是这样,他对佛号很熟悉,他对佛号有强烈的皈依心,但是他念佛时,他这个佛号没有导归净土。就是他念佛时,他相信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相信阿弥陀佛会救拔他,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佛号到底要去哪里,他没想这件事情。所以,这个佛号就变成没有方向了!他没有愿力,这佛号就没有方向,最后在娑婆世界就得到糖果。因为你没有“是心作净土”,它怎么会“是心是净土”呢?它怎么会有结果出来?

诸位!所有的因缘都要创造,没有一件事情是自然产生的。你就算感应道交,你也要做一些准备,是吧?阿弥陀佛成就这么多的功德,但是你怎么去把这个佛号引导到净土去?信愿,然后持名。其实,你如果要往生的话,你必须把娑婆世界放弃,说实在就是这样子。你必须要取舍,你不可能两个都要,不可能。两个都要,你最后结果就是没办法往生。

所有修学净土宗能够成功的,只有一个情况,就是背水一战,把今生放弃,把心住在净土,为来生而活,只有这种可能。这个时候你的第六意识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减少了,执着减少了,它的生死业力自然就沉淀下来。第八识的业力,最需要第六意识的攀缘来滋润它。所以,你的心没有到净土,那你的心会在哪里?就在娑婆世界嘛,你不可能在不生不灭的空性嘛,对不对?你现在只有两种情况,你不是在净土活动,就是在娑婆世界,就两种而已。那就完了,因为你不可能达到无生。所以你在娑婆世界活动的时候,就把所有的生死业给刺激了,因为你一分别就带动执着,一执着就让生死业力变得更有力量,它是互相有关系的。

如果你不想刺激生死业力,你必须先把心投到净土去。因为你必须转移目标,你不可能无住。我们不可能说,我的心完全无住,那是圣人的境界。你要让心有一个住处,既然今生不能住,你就把心提早住到净土去,这对你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来生而活,这个对净土宗的人是最好的思考模式,提前为临终做好准备。这个事情你平常就要做好了,不要说到临终时再把心送到净土去。送不过去了,因为你太生疏了。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你心要先到净土,你的佛号才可以到达净土。诸位!是心来引导佛号。很多人错乱因果,以为佛号会引导你。如果佛号会引导你,那每一个人念佛都应该往生,而且这样子也违背佛教的因果思想,“一切唯心造”就彻底被推翻了。我们要强调,阿弥陀佛的圣号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它没有方向性。是你的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你的心来引导佛号,不是佛号来引导你。这个是“他生”的思想。这个诸位要很清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以这样回答

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吃素? 答:听...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引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说: 「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

往生后乘愿再来的菩萨会不会迷失呢

问: 请问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无量无边,按大乘说法...

大安法师:念佛要念六字还是四字

问: 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不计较与肯吃亏

受人羞辱、亲人离世、三餐不济,因而烦恼,这是合理的...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

【推荐】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

【佛教词典】搭衣

搭,挂之意;将袈裟挂于身上,称搭衣。又称搭袈裟。搭...

【佛教词典】所观有法

【所观有法】 p0740   瑜伽十六卷一页云:何等名为所...

珍惜每一片茶叶

抓一把茶叶丢进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

争取一分钟,可能成就一件大事

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荣辱、生死...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

念佛总是进进退退怎么办

问: 我非常相信极乐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可...

身为苦本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里面,结跏趺坐,敛目摄心,屏除一...

【佛学漫画】四重恩

能在无恩处,依然感受到生命恩典的人,无论遭受多大的...

北宋高僧省常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个期许,就是将来在...

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

应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受用

问: 佛弟子应该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真正受用?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