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如瑞法师  2017/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念,有没有离开过失?如果把昨天的烦恼带到了今天,当下就要给自己呵斥的,绝对不能把它再延续到明天。

二祖雪地断臂求法,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只是对他说:“你要安心,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二祖言下就悟了。我们学了很多,也可以说一直在修,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悟道呢?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其中的一个原因,如果每天只是睡好、吃好,修行上一点压力也不给自己,恐怕还差得很远。

《禅林宝训》里面有讲到,真如禅师,他睡觉的枕头是用一个圆木做的。因为圆木做的枕头又硬又圆,头一动就会滑走。当枕头一跑,他马上就起来精进用功办道。别人对他说,你这样修未免太用心了。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对般若真心没有真正地体证理解,所以才需要勤奋地来要求自己。

以往的那些有成就的修行者,也都给过我们这样的教诲。能老上师的座右铭这样写道:“养生优厚,病难更多;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当然,悟道在于心。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来出家?因为在世间染缘易就,让自己堕落的因缘太多,所以我们来出家。尤其住在常住,不用操心,只要一心办道就行了。我们不能得证的另一个原因:我们的心用得太多了。古德一再地说要至心办道,什么叫做至心办道?我们自己可以去体会。

曾经有位大德在修证的过程当中,一开始特别喜欢学习,白天看书还不够,晚上还要点上灯来看书。他的师父就呵责他:“为什么你一直体悟不到佛法?就是用心太多。”

学,是要让我们明白怎么样来断烦恼。实际应用就要看哪部经、哪部论,或者哪句话对我对治烦恼最有用,然后就要常常思惟。或者就念一句佛号,不去打妄想,也可以的。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要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们在众中修行,首先要学会克服自己,不要太爱惜这个色身。这个无常的身体终究是要坏的,况且四大假合而成,难免会生病。要把身体看淡一点,要学会克服身体的障碍。也许有人说:“我用的是心法,行住坐卧都可以修,只要善用其心就可以了。”但如果你连克服自己都不能,上殿站不下来,诵经不想诵,没有一点战胜自己的力量,想有所成就也是很难的。

你说以后要闭关修行,修般舟三昧等等,也许你真的能行。要知道功夫是日积月累来的,正如祖师大德所说:像植物一样,如果是暴长大的,虽然长起来了,一定不会长久的。修行也是如此,需要一个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要了生死,要成佛,实际上就是从我们的每一天开始的。

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念,有没有离开过失?如果把昨天的烦恼带到了今天,当下就要给自己呵斥的,绝对不能把它再延续到明天。一个修行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每天精进地跟烦恼魔军作战,要能战胜烦恼的。

尤其我们出家人,一言一行都要做到自利利他、令法久住。所以我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对自己有利没有,对他人有利没有。我们的言行要达到让未信的人生信,已信的人增长,让他们对佛法生起来真实不坏的信心才可以。

我们常常要给自己一个检点,珍惜每一天、每一个时刻,管好自己当下的举止行为与心念,这样我们的道业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忙的没时间老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

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

星云大师《做人密行二十五事》

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圆满人身的修养

一、做正信的学佛人 既然我们大家学佛,我们要明白,...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

出家与行孝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

把我执我慢修理干净

破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空性、心性也是非常...

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

【佛教词典】海会

(一)禅宗谓丛林僧众。如百川之流入大海,众僧会于丛林...

【佛教词典】大人八念

中阿含卷十八“八念经”载,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诸林中...

持名念佛功德殊胜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

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

众生堕三恶道中,佛菩萨为何不来救拔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

宗舜法师:念经的简单仪轨

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

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

难忍能忍的须赖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