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泽道法师  2018/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意识中、行为中。

修行讲究次第,一步一个脚印,马虎不得,更不能跳跃式前进。很多人都在讲一个问,叫“顿悟”,以为获得智慧是一瞬间的事,却不知自己的根器是否足够,顿悟前的功夫是否做足。所谓“顿悟”,非常人能顿能悟,不如在通往信仰的山路上踏踏实实地走。

修行要选对正确的方向

修行是对自身实行的一系列修正措施,是对身心的一次改造和革命。所以,向内修行,降服自心,自净其意。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向,一旦你的修行是为了一些外在的追求,比如放生能积多少功德、布施能得多少福报,那么你就偏离了正确的修行方向。起了向外之心,起了比较之心,磕头白磕,打坐白打,念咒白念、只有回归到自净其意、降服自心这个大方向上,念念指向自心,法法收摄自我,才是佛弟子正确的修行方向。

人类具有对生命的自我意识,自我革新能力,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终极的追求,使人类能不断进化自身,改造自己:在这个成就二世诸佛的人间,我们常常感叹:“人身难得,佛法难求。”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能够生为人身是非常难得的,而修行成佛,则需依仗这个难得的人身!如今,“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既然得以生而为人,又得以遇到佛法,并能听闻起信,若不珍惜这个殊胜的因缘,努力修行,精进,自然是万分可惜的事情。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有—个弟子与师父一起在田里插秧,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的,而师父插的秧却是整整齐齐的:

弟子就问师父:“您是怎么把禾苗插得这么直的呢?”

师父说:“很简单,插秧的寸候,眼睛要盯住一个东西,这样就能插直。”

弟子按照师父说的,又插了一趟,回头看时,发现却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弧线。弟子又问师父:“我盯着那边吃草的水牛,怎么还是插不直呀?”

师父说:“水牛边吃草边走动,而你插秧时也跟着水牛动,怎么能插直呢?”

弟子恍然大悟,选择了路边一棵大树作为参照,插出来的秧就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正确的标准和参照是修行的根本:有苦有乐是人生,有善有恶是世相。修行就要彻底放弃“我执”的分别心,从二元幻相中解脱出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在主动调整或被动训练,父母教育我们做人,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社会修正我们的行为。待我们成熟后,带领整个团队共修,每前进一步,发展一步都要知道对错,对的坚持,错的修正。

修行要次第如法

修行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肉体修行,有精神修行;有个体修行,有领众修行。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或多或少都在修行,活着就要修行,只是有的主动修行,有的被动修行,不修行就会被社会淘汰,被自然淘汰。因此,要趁早修行,把修行带进生活与工作中。就像日常的开车,要经常保养,经常检查,才能保证上路行驶的安全。如果车子有毛病不及时修理,那早晚要坏在半路上。

人生的道路上,也要时常反省,以保持一颗宁静与觉醒的心;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实这都不够,要时刻觉醒。速度越快的交通工具越要检查得勤、保养得好。人也一样,越聪明的人越需要勤修,要加大力度修。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不巾差错则可,一出错就是大问题,所以说要居安思危,如履薄冰。

但是,改变与建立一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会立竿见影:人们常常会计划着下午静坐,念经,结果到了下午,有某种娱乐向你招手,于是你就改变计划,拖延到晚上再去修行;可到了晚间,你又发现有个非看不可的电视节日或有个非常重要的朋友前来会面,你决定开始修行后。会有各种借口出现-即使在理智上知道修行重要,却无法严格执行,因为你是习性的奴隶,缺乏改变这种习性的决心和毅力。

若要使修行成为一种习惯,就要强制自己依循。就像在体育训练中,为使一个动作稳定下来,需要很长时间的重复训练,直到让肌肉形成动力定型。或者说让肌肉产生记忆力,这样才能保证每次动作都一致,才能保证在比赛中稳定发挥。修行也是这个道理,要让我们的思维产生修行的汜忆力,也需要不断地训练这个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坚持念一部经,或拜佛一百零八次,或持一个咒,或让自己静坐二十分钟。只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修行或静心的方式。坚持下去,一个月、二个月、半年,渐渐地你就会感受到修行的益处与功德。修行的功夫上身了,对佛法的理解切实了,心灵才能在信、解、行、证的循环中不断地成长。

修行就像农夫种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修行要勤劳,还要有方法,更要持之以恒,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修掉,把阻碍自己成就的恶因素修掉。

佛门修行,有顿有渐,有难有易。禅。净、律,密、教,八万四千法门,随缘对机。《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无论根机多有利,事相上功夫都需次第尽除,亦如快车、慢车只是转速之差别,其空间距离不变,缩短的只是时间。在五乘佛法修行中,始终贯穿了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三世因果,从果追因,由因摄果,众生诸苦之因,皆由无明烦恼所致,若要祛除诸痛苦,须溯本清源。

修行就是补漏,用戒定慧补漏;用八正道配合戒定慧,修补我们生命中的贪嗔痴。人有很多陋习,也就是生命中的短板,这些陋习和短板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妨碍我们的健康、阻碍我们的成功。

在菩提道的修行中,我们始终沿着佛陀的足迹,一步步靠近彼岸;在灵性解脱道上,常能体验到修行所回应的那份喜悦与自在。这种法喜远远胜过了物质上的快乐。

修行如莲,入污泥而不染;修行如莲,泥莲不二,要换位思考,不能厚此薄彼,分别执着;修行如莲,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多少年的修行,只等那一刻,与佛一样,回归本性,法界一体,像历代祖师开悟一般: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湛然常寂灭,常展自家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减少压力的办法

恐惧感的来源 人往往因为没有清楚认识自己而不能相信自...

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

不动心才是真修行

某处闹着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

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

【推荐】星云大师《我是佛》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推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法教您改善人际关系

我们都知道,社会伦理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佛教词典】作福行

【作福行】 p0686   瑜伽九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又时时...

【佛教词典】启蒙书

三藏典籍中,能启发蒙昧,而生般若正智之书。经典中,...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

傻子的处世哲学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傻子意外得到一斤羊肉和做爆羊肉的...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

《与茅静远居士书》是省庵祖师写给茅静远居士的一封书...

见佛得忍,再来三界度众生

又云:譬如婴儿离母,或堕坑井,或渴乳死。又如弱羽,...

【推荐】半杯水,帮你死里逃生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了满满一杯水,是先...

车里的佛像要如何摆法

问: 我在龙华寺请了一尊阿弥陀佛,当时我问寺院里的...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

弘一大师《药师如来法门》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今天所讲,就是探契时机的药师如来...

人生有七件事千万不能做

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有数不清的不...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这个拜忏,你最好有一个相续的时间。你不要说拜一天,...

【佛学漫画】一句佛号度迷津

梁维周于是听从他说的话,云丽法师从此每天募饭供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