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本源法师  2018/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经常在做佛事的时候,到延生位去回向的时候,经常会唱到:“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是什么呢?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们佛法现在为什么不兴盛?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只是注重于形式,只知道唱,根本就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意思,更何况去领纳于心?所以学习佛法,不单单要注重形式,更要去注重它的内涵。

我们讲“愿消三障诸烦恼”,这个“三障”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业障呢?我们要知道,烦恼障是业障的因,报障是业障的果。实实在在地说,我们讲到因果报应这件事情,它是互为因果的。烦恼障是因,业障是果。从烦恼,您就会去造业。业障是因,报障就是果了。你造了恶业,恶业必然感招恶果。我们因为有烦恼的根源,你才会去造业。你要是没有烦恼,怎么会去造业呢?那烦恼是什么呢?我们经常讲到六大根本烦恼,这六大根本烦恼就牵引着我们在六道里面轮回。

所以我们要想出离六道, 出离三界,那就要把六大根本烦恼根除。六大根本烦恼是哪六大呢?“贪、瞋、痴、慢、疑”,加“邪见”。那这六大根本烦恼也分成两大类,哪两大类呢?这个我们要搞清楚。第一大类就是邪见,在佛教里面,我们通常称为是见惑,知见上有迷惑。第二大类就是贪、瞋、痴、慢、疑,在教义里面,我们把它称为思惑,思想上面出现了迷惑,所以叫思惑。

如果用现代人的话来讲,“见惑”的“见”就是认知,“见惑”就是错误的认知。“思惑”的“思”就是思想、内心的想法,“思惑”就是错误的想法。当一个人对宇宙人生万物产生错误的认知,因为有了错误的认知后,他必然有错误的想法;有了错误的想法,必然就有错误的做法;错误的做法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恶业”,恶业就会给我们人生造成障碍,这个就是业障;有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做法,必然就得到不好的果报,不好的果报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报障。

所以我们在六道里面,不好的果报就是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这个就是恶业所感招这样一个三恶道。如果你这个人善业多,五戒十善,你就会得到人天的善果。所以我们讲六道轮回属于果报,六道轮回从哪里来呢?就是因为我们起惑造业这样才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讲“业必有因,业必招果”。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通常把烦恼障概括了业障、烦恼障和报障这三障,通通包含在业障之中。我们通常讲“我要消业障”,“消业障”,其实这个“业障”就包括了烦恼障、业障跟报障,因为他们互为因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吗

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放下...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坦然还儿债

我是省城重点中学的教师,爱人是医务工作者,夫妻可以...

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

问: 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

祖师也有业障啊

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一听说哪位是菩萨示现的,马上本能...

念佛时耳鸣烦躁无法摄心该怎么办

问: 顶礼法师!弟子因为业障深重饱受耳鸣之苦,而念佛...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信入佛教一年多了,到现在不但出家了,连戒也授了,我...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佛教词典】牛头天王

(天名)祇园精舍之守护神。谓为乐师如来之化身。...

【佛教词典】相似从生

子题:从生   资持记释云:“相似谓同名罪; 从生 ,...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

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

不同答案回答相同的问题

某个清晨,当佛陀正与弟子齐聚一堂时,一名男子前来请...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

圣严法师《不要埋怨是业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他就...

这里就是地狱

有一个人名叫钱琨,平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因为不治...

人生八苦

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

五欲中哪一事为最妙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

不爱一人,何以百万

印度的德兰修女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