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一诚长老  2018/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阶前的竹影因风摇曳,扫不动一点尘埃;月光能够照穿澄澈的潭底,但它不会在水中留下痕迹。这般的静谧安守,境界实在很高,也很美。难怪可以“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禅机也就这样出来了。那么,这句话的深意在哪里呢?它是告诉大家心不要妄动。

外面的世界变化是在太快,昨日还是在辛苦农耕,今日就能上天入地,昨日还是一穷二白,一日之间就能变得富有,人的心总是跟着外界的境遇起起落落,忐忑上下。我们可以观照一下自己的情况,比如说,有些人银行里的存款多了,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工作上的职位降了,就痛苦、郁闷,发牢骚;被别人夸赞几句,立刻眉开眼笑,别人一说坏话,马上苦恼生气。你的心上系着一根绳子,身外的遭遇一动,心就跟着跑。这样一来,活着当然就会觉得辛苦。

关于“动心”,佛家有一则很有名的公案,说得是六祖慧能在广州法性寺时发生的事。有一天,风吹动旗幡,一位僧人说是“风动”,另一位反驳说是“幡动”,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呢,两个人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六祖慧能就说啦:“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在动啊。”

想想看,我们是不是也像这两位争论不休的僧人一样,看到外面的一点小变动,就忍不住去计较?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执着于“风动”、“幡动”这种小小的分别,被外境牵着鼻子走,随着它团团乱转?

自己的心,自己要能够做主,要把持得住才行。做自己内心的主人,就是说要把心拴住了,制住了,别让它东倒西歪、四处乱跑。过去释迦牟尼佛一到吃饭的时间,就穿着袈裟,端着饭钵,去城里乞食。这个在后世叫化缘。后世的僧人出去化缘时,都效仿释迦牟尼佛,端着一个钵。这个钵不只是用来盛装食物的,它还有很深的含义,代表着持心平正,也就是把自己的心摆得端端正正。

你们看,真正的佛法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修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修心。人要是能把心修好了,摆端正了,不乱动,哪里还会有那么多辛苦烦恼?外在的遭遇,不管它是好的、坏的,来了就让它来,去了也随它去,我们的心端端正正,如如不动,绝对不跟着它跑。就好像阶前的竹影随风而动,可是它再怎么动,也扫不动台阶上的尘埃啊。

大家要听过日本白隐禅师的故事,可能就知道心的力量有多大了。当时的白隐禅师名声很大,很多人都去找他问佛参禅。有一次,一个人去见他,向他请教:“世界上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白隐禅师却不回答,反而讲些刻薄话嘲笑那个人,那人无缘无故遭到侮辱,就很生气,当场拔出刀来,对准禅师的胸口。白隐禅师这时就很镇定地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那人一下子领悟了,连忙收起刀,向禅师道歉。白隐禅师却笑着说:“看啊,这不就是天堂了吗?”

人心哪,只要稍稍一动,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换句话来讲,天堂和地狱其实就是人心自己造出来的,你的心端正谦和、平顺恒定,那就时刻身处天堂;反过来,心中要是没有自我安定、自我平衡的能量,就会如处无间地狱,生活永远没有安宁的时候。

不妨举个例子,有时候人很容易发无明火,动不动就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别人比自己多得一点利益,心里就不平衡,甚至还因此作出损人利己的举动,人要是一直活在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里面,身心失衡,生命的质量大大受损,这不就跟身处地狱一样吗?

所以说,持心平正,有很深刻的人生道理在里边。把心修到这个境界当然不容易,我们出家人修行,有时也不一定能做到。江西宝峰寺里曾有位师父,他去另外一座寺庙当僧值,没几天就跑回来了。他告诉我,那里男男女女太多,搅得他心神不宁。我跟他说,你自己不能把心摆正,不能静定,外面的环境一闹,当然就影响到你啦。这个问题不能靠外在的力量来帮忙,只能靠自己。

怎么“靠自己”呢?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在平时的生活里,有意识地从外界把目光收回来,退到内心去,多花点时间和你的心去对话。这就像交朋友一样,你和自己的心处得好,慢慢地相熟,跟它手握着手,肩并着肩,端正笔直地站在一起,它就不会乱跑,不会给你制造麻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体自身拥有的31味心药

为了充分发挥心药作用,31个心你必须知道,这就是开心、...

心里放不下是自己没有智慧

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

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

要聪明多食素,素食者智商高

食素已在世界各地流行,有些人是从健康的角度选择食素...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问:师父在课堂上,一再提到说罪性本空,同时也要我们...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

【佛教词典】净心诫观法

(书名)一卷,南山道宣着。本书之注述如下:净心诫观...

【佛教词典】禳日蚀

(修法)日蚀之时,为除灾厄而祈祷也。...

人生三百岁

最近常有信徒对我关心,他们有两种问候方式,一种是:...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

佛家禅语

△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

流传千年的中国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辉煌,四大智慧修炼人生坎坷道路;人...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问: 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用无我来破除四相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

一切满众生愿的都可以称之为药

佛教里边有一部经典叫《药师经》,讲到药和病的关系。...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走错的路也是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