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2018/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专程前来拜访佛陀。他给佛陀恭敬行完礼后,坐到一边说道:“世尊啊,像我这样的在家人,该怎么样做,才能获得这一世的安乐呢?”

佛陀告诉这位年轻人,若具足四法,能让在家人这一世获得安乐。具足哪四法呢?分别是: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1.方便具足:应当具备自己独立谋生的技能。在农业、商业、行政、会计、文书、绘画等等上面勤奋学习,使自己掌握一技之长。

2.守护具足:保管好财物,不至损失。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如理如法的获取钱财和粮食,并且能妥善地保管好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和粮食。不要被强权者没收,盗贼所抢夺,水火所吞没,不要被败家子所败散,以及被各种如借贷不还、沉迷赌博等灾祸毁坏。

3.善知识具足:结交善友,远离恶友。应当结交一些善友,他们德行端正,正直善良,不阴险狡诈,懒散放逸。善友之间能互相劝勉和鼓励,而欢喜和快乐会恒长围绕。没有产生的忧苦以后也不会产生,对于已经产生的忧苦可使心开意解。没有快乐之时可速速生起快乐,已经生起的快乐也可不令退失。

4.正命具足:如理如法使用和获得钱财。对于钱财的使用,应当要掌握好分寸,能够量入为出,掌握好收支平衡,就像称东西,多一钱不行,少一钱也不行,秤杆平平的才能准确的称出实物的重量。所以,既不大手大脚,也不锱铢必较。如果本来钱财不多,但是胡乱使用,就像优昙钵果,没有种子,这种不考虑后果的行为非常愚痴。但是如果钱财丰厚,却又凡事斤斤计较,这种愚痴行为如同饿死狗。所以,合理使用钱财非常重要。

佛陀说道:“年轻人,如果能做到以上的四点,这一世就能获得安乐、幸福、吉祥和财富啊!”

年轻的婆罗门谢过佛陀,又问道:“世尊啊,那在家人又有什么法子能够得到后世的安乐呢?”

佛陀说道:“在家人有四种方法,能够获得后世的安稳和快乐。”

1.信具足:敬信三宝。对如来生起正信,并且要坚定这种信心,不要被如天、魔等外道动摇信心。

2.戒具足:受持五戒。理当坚守好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施具足:乐于布施。虽然作为在家人,也要放下对家庭财产的执著,要做到常常布施,自己亲手布施、乐于布施、平等布施等。

4.慧具足:学习佛法,获得智慧。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理。

佛陀说道:“婆罗门!按照这四种方法去做,就能让你下一世得到安稳和快乐!”

很多人认为学佛一定就要出家,但是其实即使在佛陀的年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出家,在家人还是占大多数的,佛陀在经典中对在家人的开示也相当多。作为一个在家人,一方面要经营生计,过好今生;另一方面也应该勤修布施、修持解脱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在...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七种蔬菜美白有奇效

豌豆 多吃豌豆可以祛斑驻颜,《本草纲目》称豌豆具有...

「精進」有十种利益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

惭愧心与七圣财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对已犯的错误...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

【佛教词典】烦恼无边誓愿断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誓愿断尽无边之烦恼也。...

【佛教词典】第五大

比喻有名无实者。显教各宗认为地、水、火、风等四大能...

嗔恨心的可怕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一起去游历。 走了几百里路...

三位百岁高僧的念佛开示

自古以来,世上的百岁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两...

救命的口袋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被后天习...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推荐】为何得不到观音菩萨的感应,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有求必应。《普门品》...

禅堂法器与规矩详解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

圣严法师:不要让人生空虚无奈

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几乎就是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

大安法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摆脱焦躁心态

问: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