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经验的痛苦能否激发往生力量

净界法师  2019/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经验的痛苦能否激发往生力量

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会往生的。你说,欸,我虽然没有了解这个经典,但是我人生吃很多痛苦,有没有可能从人生经验的痛苦来激发我往生的力量呢?不够!因为你今天所尝到的痛苦不是通过理观,是从人生经验。

你只知道人道的痛苦。你知道诸天的痛苦吗?你知道三昧那种四禅天的痛苦吗?你不知道。所以,你说我通过人生经验的痛苦,那是苦谛的一小部分。所以你厌离的娑婆不全面。你可能厌离一些给你痛苦经验的娑婆,绝大部分的娑婆世界你是没办法厌离的。

诸位!什么叫厌离娑婆?不是厌离人道,是厌离三界。哪是厌离人道那么简单呢?诸天你没有去,就算你去过你也忘掉了。所以你千万不能靠人生经验去厌离娑婆,因为它不全面。你今生就在人道里面活动,是吧?你凭什么厌离诸天呢?

所以不能靠人生经验。但是你经常修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行无常是,三界都是不安稳的,你可以全面地厌离。

所以理观的好处,放诸四海皆准。生命的经验是片段的,你心中只要厌离不完全,你就有漏洞。你的佛号有可能会往生到你没有厌离的那一块去了。这个就是净土宗很多的大漏洞,就是他完全不修理观,他对娑婆世界痛苦的了解完全来自于人生经验。如果这样子可以的话,佛陀就不要讲其他经典了,就告诉你念一句佛号就好了。那你只会念佛,但是你不一定会往生。

当然,有例外了。这个人过去生的善根太强了,就像六祖大师一样,他今生没有修,但是这种是千年的冰山雪莲。他善根太强,稍微听到一点东西,他把过去的善根启动起来,他可以全方位地厌离娑婆。

他能够闻一知百。他看到人生痛苦,他就能够由此类推三界都痛苦。但是我要提醒你,这种人是少数。有办法由此类推的人,少数啊!

我经常这样讲,不要老是把自己观想成六祖大师。你说,欸,六祖大师他也没学。中国佛教两千年才出一个六祖大师,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闻思修修起来。谁是六祖大师?你那么幸运?是吧?

就是说,你要务实地面对自己。你有这个问题,你有这个漏洞,你就要调整嘛。从十二因缘的角度,我们今天是因为有业力,无明缘行,然后造业,然后有爱取。我们对三界有爱取,又有业力,就是内因外缘和合得这个果报。

所以,你要不调整,你的心态就是十二因缘。你没有改变,你只是多一句佛号。就是说,你的心态还是贪恋娑婆,只是在贪恋娑婆的心中多一点佛号,还有你个人的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你觉得这样的资粮力能够往生吗?不全面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

生死无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来电话,我听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以为...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

莲池大师除夕日开示

【原文】 除日①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

劝人念佛,是第一了不起的功德

一心念阿弥陀佛,修学念佛三昧,是改正恶习,修学善法...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半」的处世哲学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

十种金刚心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 第一...

戒邪淫十三法

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 情场所,仅限于城市...

【佛教词典】一月三身

以一个月亮的月体月光月影,来比喻佛的三身。宝王论说...

【佛教词典】如痈

【如痈】 p0575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如痈者:谓如...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的方法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当然是多善根、多福德非常重...

念佛时打坐好吗

问: 我是初学者,请问念佛时打坐好吗? 大安法师答:...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门槛高吗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阿弥陀佛!两个月前,念佛越念...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

待人处世的「三好四给五和」

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四给:给人信心、给...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

梦参老和尚:看破财色

我们再说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杀的,大家想想划得来吗?...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