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净界法师  2019/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问: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也讲人临命终时,如果有人为他念一声佛号的话,他起码是不堕恶道。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念佛机是不是也起同样作用?假如说我在院子里每天都放念佛机,有众生往生的时候,他是不是能受到这个功德受用?

净界法师答:听到一句佛号不堕恶道,但是他要闻持,要受持。我想我们现在听过《佛法概要》,诸法的缘起,一定要从内心安立。

如果你念佛号的时候,他甚至于没有听到,也可能他耳根已经败坏,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诸根败坏,理论上耳根会最后走,但是也有例外。

那么你到一个现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呼吸了,那他到底耳根在不在你也不知道,对不对?当然我们放佛号没有坏处,但是对他有没有好处,难讲!第一个,他是不是相应?第二个,他跟佛号接触的时候,是不是有信仰?这个很重要!

他是不是相信这个音声是一种功德相?因为信仰是双手,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取宝。

如果对阿弥陀佛的佛号你认为它只是一个音声,结果就是——它果然是一个音声,因为他没有信仰。所以他这个会入宝山而空手回的,佛号在他的心中转一次的时候,不一定会留下珍宝,不一定,如果他没有信仰的话,他没办法去取宝。

所以唯识学说信就是双手,这个牵涉到他本身对阿弥陀佛佛号的信仰、他的皈依。如果他完全不相信,那就有限了,那救拔就有限了。

因为珍宝在他的心中转一次,他没有双手就没办法取宝了。

所以你敢说他听到佛号,他没有信仰能够不堕恶道吗?不能这样讲。你要这样子成立的话,那佛法的因缘观要重新建立了,那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了,就是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能够主导你了,那是他生的、上帝的思想。

佛教的因缘观一定从内心发作的,谁对你来说都是助缘,你的心只要不相应,这个东西对你等于没有。

佛教的因缘观跟外道的因缘观最大的差别,就是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才能够缘起。

一念心动,你念头一动,就是一个缘起;你念头不动,就没有缘起了。所以他心中跟佛号不相应,不相应是什么?最基本的相应是信仰;第二个就是愿力;第三个就是观照。他相应有浅到深的一种相应,如果你连信仰都没有,这个佛号对你今生几乎没有帮助,绝缘。因为你心中没有建立一种力量,你怎么去改变缘起?

所以,诸位你要知道,心力带动佛力,不是佛力带动心力。如果你认为佛力可以带动你,那你这个是外道思想、他力的思想。

如果佛陀可以带动我们的心力,那应该每一句佛号进入了心中,结果都一样,因为是佛陀决定的,对不对?那就不应该有些人念佛有往生,有些人不往生了。如果佛陀可以主导的话,是不是?所以这个不能成立。

所以是我们在主导佛号,你有多少准备,佛陀给你多少功德,这才合乎缘起。这个很重要!感应道交不能向外追求,“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是有条件的感应。你准备好了多少,佛陀给你多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

修药师法门是否比弥陀法门好

问: 有人说弥陀法门是送死的法门,如果修药师法门,...

持名念佛的胜妙功用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愿摄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干,...

经书上的字读错了该怎么办

问: 听弘法流通站的居士告诉我,部分信众因为请的经...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

问: 上香上一支?还是上三支?还有红香和黄香,上哪...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

大安法师:怎样做到凡事都能随遇而安

问: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大安法师答: 要...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净界法师:牺牲今生安乐,保护临终正念

我曾遇到一位一贯道的道友,他问说:师父啊,你们寺庙...

做一片茶叶

抓一把茶叶丢进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

素食男的六大好处

一、爱心指数高 素食男的爱心指数是超五星级的。一个...

【佛教词典】须扇多佛

(佛名)Su?ānta,译曰甚净。玄应音义三曰:须扇头佛...

【佛教词典】出入板

(物名)禅林,僧堂中,圣僧龛之左右为出入板。以分前...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间上的人,常常将挫折灾难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好,或...

净界法师:临终关怀

我们今天有两堂课,来跟大家讨论有关临终关怀的理论,...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问: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大安法师答: 本人鼓励受...

【推荐】一片诚心,三支清香,如此便好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

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释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后于菩提树...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

禁火莫烧山林

禁火莫烧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烧毁山林。那么从下...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