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太虚法师  2019/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即为一切众生说明宇宙人生之真理者。

此之真理,本为如来大觉悟中之所证明,其未觉悟人当然不能证明,故须用名字言说讲明出来。此讲明其理之言教等,即为佛教。如明各个人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等,有十二因缘之理。

明世界众生大概,都不免于苦,而其苦由贪等烦恼、杀等恶业所集成,非天与神所造;若欲解脱,须修对治烦恼之道等四谛之理。

由人以至于万物皆是因缘所生,各各无自体性,故究其体性完全是空。然亦不无由因缘和合而有之幻有。遂显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空有不二之中道实相,是为诸法实相之理。

此等真理,世人于事实上犹不能证明,须依教义以成为理解,常去观想修习,乃能改变旧心理为新心理。

乙、即为一切众生开示实践修证上之方法者。

此云法,即四谛中之道谛。约之、就是六种过度之方法。此方法是得到如来觉悟之最扼要之方法。

第一种、谓各人各抱为我之见而生贪吝心,遂以自私自利为中心向各方面去贪求不舍,致成损害他人以至互相残杀之种种恶行。故佛以布施之法度除其贪欲悭吝。若能将自己之身命财力完全牺牲出来利济群众,是为由不觉心而转成觉悟之第一步。得到此种觉悟后,则坦坦荡荡,心无愧怍,得大安乐矣。此为布施度悭贪之方法。

第二、谓佛常为众人所说之好事恶事,有或应去作、或不应去作之分别。应去作者当积极作去,不应作者止息不作,如此名持戒律。谓将身心行动,合于轨范,合于理法。如于视听言动之时,戒其非礼等。此为持戒度犯律之方法。

第三、谓寻常之人虽具慈心,若遇猛利非理之事加于身,则原来之慈悲心即不能安住;遂起瞋恚乃至发生损害,故须有忍辱心以保持慈悲心。此为忍辱度瞋恚之方法。

第四、精进者,谓有进无退之意,凡一举一动,皆以世界众生之利益为前提。其上三度之行,在世人往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有懈怠放逸,不能继续,致失圆满。故应将前之三度推之进步,在止恶行善之时使身不惰,百折不回,悍劳忍苦,精勤去作。将很深很深之不觉心,根本翻起,以成究竟之觉悟。是为精进度懈怠之方法。

第五、有情之心,皆为六尘所纷散混乱,故清晰明彻之智慧不得现前。如何方能使心有自主之力,不被境夺,则须修禅定。禅定者即修静坐,然又不同他教之静坐。佛法之静坐是将心力集中,而使处于和平统一之地位。在初练习时,专心一境,如将心寄托于气息上,气息出入而心亦随之出入,是为入手方便之一种。余如中国人皆知道念阿弥陀佛,将心力集中于一句阿弥陀佛上亦能得定。总之、修禅定者,是将散乱心收缩凝结起来。是为禅定度散乱之方法。

第六、是般若度愚痴。愚痴者,即不觉之谓。而人及众生充满了愚痴,虽有小小知识亦在大黑暗之包围中。人事上须明了之处亦多不明了,遑论万有全景。若欲达到全景明了须修佛智慧,欲修佛智慧须以前之五度为基础。至散动心已变成静定之心,心之精神力也就宏大,即能根据佛说之万有真理去作实际考察,如从十二缘起之理去观察人生之根源等。久之久之,观察之能力增加,不必依佛说之理而自能了知。再进一步,亲证宇宙人生之真相就是得真觉悟,即能离去无明黑暗。如是展转增上,到于究竟就是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法师文章列表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佛法僧为什么称为「三宝」

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因为他是指示众生断恶修善...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

【推荐】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 坦...

【推荐】星云大师《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问: 我们经常说要彻底斩断娑婆想,与弥陀誓愿无间隔,...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佛教词典】胜义摄

何等胜义摄?谓蕴界处真如所摄,于摄善巧得何胜利,得...

【佛教词典】毕竟成佛道路

(术语)谓绝对不二之一乘法。成佛之道虽多而结局唯归...

为善福随,为恶祸追

在释迦牟尼佛驻锡舍卫国弘法的时期,国中有一位名叫兜...

报恩的药材

雷音寺住持突然得了重病,请了许多郎中用了好多药都不...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

忍辱胜过怨恨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是冤家,亲是亲友。债主,就是...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

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相貌丑陋庄严的前因后果

一个人长相很丑陋,来自于什么原因?来自于他瞋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