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隆莲法师  2019/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心经》说“无智亦无得”——“得”有具体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得”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总之应了知“得”是缘起性空,这就是无执著的“得”、“智”。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于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佛法无多旨,真正用于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于求成,应发长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地学,犹如学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地走,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所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挂碍。执无为法,或三宝、般若都不应该,执任何一法都是挂碍,众生的挂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个“我”,“我”就是挂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挂碍了,无挂碍就无恐怖,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因为菩萨在不断放下对“我”的执著,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令一切有情获得觉悟。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没有“我”了,就不会有挂碍,无挂碍就不会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无常常倒,无我我倒,苦为乐倒,不净净倒。

(一)无常常倒: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如“无常颂”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二)无我我倒: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这就是无我我倒。

(三)苦为乐倒: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四)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梦想”: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梦见欢喜的就高兴,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都说佛法未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都是由于十六尊者住持,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云南省)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后都要成佛,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以定力住世,现住声闻相。《罗汉仪轨》中有颂文“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究竟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心经浅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真空妙有二偈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大家新年吉祥!今天...

印顺法师《大乘空义》

一 空为大乘深义 佛,是由于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

修四念处来破这四种颠倒

这个非量主要的就是我们对身心世界的这四种颠倒。我们...

愚痴跟邪见有什么差别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

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这样一...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在楞严经中,提到离尘无体的概念。佛陀对阿难说:若以...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放生

在蓝蓝的天空中,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无忧无虑地唱歌...

【佛教词典】题名僧

(职位)参列法会之僧中,除导师及七僧外,其他众僧称...

【佛教词典】信度河

信度,梵名 Sindh 或 Sindhu,巴利名同。印度西北部之...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

燕窝:燕子的代价与无言血泪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时候,才去建自己的窝。第一次建好的...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星云大师《善因善缘》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放焰口的由来

放焰口是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全称是瑜伽焰...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