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普陀山的不可思议

妙莲老和尚  2019/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普陀山的不可思议

说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山上有前寺后寺,前寺的圆通宝殿,你看起来就是那么大,大概一千人就装满了。可是那个大殿进去二、三千人都可以容得下,甚至听说不管多少人都容得下。有位将领就不相信,把一个军一万二千五百个军人都带进了大殿,进了大殿,里面还是松松的,所以叫做「圆通宝殿」。

后寺的大殿叫「九龙大殿」也是很大,但容纳人数就有限,比不上前寺大殿了。人人到普陀山最主要的就是去拜梵音洞,梵音洞的境界也确乎不可思议,十个去敬香,总有七、八个可以见到观世音菩萨。能见到观音菩萨的都是有善根的人,见不到的那就是业障太重了。就像瞎子,太阳高照你还是看不到。

但你不要想,观世音菩萨遇到恶人来就不现身,善人来才出现。其实,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哪有这个分别心?那是自己有恶业障障蔽着,如水浊月不现嘛!要是善根深厚自然能看到观音菩萨,而且各人所见不同,这才稀奇!

有人看见观音菩萨是金色的,有人看见是黄色的,还有的看见的是彩色等等。业障较深的人就见到黑色的,黑色的有光还好。也有完全看不到的,当下生大惭愧,礼拜再礼拜,默祷求见,真的就有菩萨现身了。

这让我回想到四十几年前,我的一位同参朝拜普陀山,到梵音洞想见观音菩萨却看不到,心里好难过!就发愿,什么时候见到观音菩萨,什么时候才下山。他就在普陀山的前寺挂单,发大惭愧心,至诚忏悔,每天都到梵音洞拜见观世音菩萨。一连去了十八次,到了第十八天才看到观世音菩萨,好快乐啊!

说这些,希望你们也能发心去朝普陀山,拜见观音菩萨。祝福你们早见观世音,同生安乐剎!念观音菩萨能生西方吗?其实修万行皆可回向西方啊!

况且观音大士自说:若有至心称念我之名,必定与我同生安乐剎!请诸位上午念观音圣号,下午念阿弥陀圣号,将来同生莲邦是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念楞严咒半年都会背了,为何不产生效果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皈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

入寺方知三宝恩

作为三宝弟子,学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但从形式上...

如何「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礼拜供养,这里面讲到乃至于一时礼拜供养观音菩萨都有...

居士在寺院挂单应注意的事项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二大胁侍菩萨之一,...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道源法师:七种傲慢

礼敬诸佛,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

【佛教词典】机教

(术语)众生之机与佛之教也。二者必可相应者。文句一...

【佛教词典】直了

直下了悟,也就是当下顿悟的意思。...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

妙境法师:四护法门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 二、力护 三、心护 四...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8种水果让你秀发飘飘

一、奇异果 可谓水果的营养之王,富含胡萝卜素、维他...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