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净界法师  2020/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标了。不管你是走专修的、不管你是走圆修的,总而言之净土宗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你临终必须保持正念,以念力来感动佛力。

临终的正念,在唯识学,它基本上有三个重点,我们一路从唯识学来呀,第一个:忏悔罪障。我们净土宗第一个,你要处理你的业力的问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很多老参长时间在心中修观想,忽略了业力的问题,这个是不对的,因为你还有很多的过去,我们是夹带过去的因缘来修行,你今生可能没有重大的罪业,但是我们每一次的受生,都会留下一些问题。

忏悔罪障当然这个地方,在圣道门跟净土门的目的不一样。圣道门的忏悔罪障,是为了要保住人身。因为他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增上,他必须要保住人身才能够不断的进步,所以他的忏悔业障是针对来生来忏悔;净土宗的忏悔业障,是针对于“愿我临终无障碍。”

我们临命终要提起正念,以及要面对心中很多的妄想的干扰,你绝对不允许在临终的时候,业障起现前,否则你根本没办法做了。如果业力再来干扰你,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不能要求说:临终的时候,所有的善业起现行来帮助你,这个可遇不可求,起码它不要来障碍你。

所以有鉴于此,净土宗的人,必须要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把重大的罪业忏除,让它沉淀下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先处理你无始劫来的杀盗淫妄的重大业障,这个是为临终做的第一件准备工作。

当然要以弘一大师跟蕅益大师的标准:忏悔业障的工作是要满一年、加行满一年,你要有一年的时间专修忏悔,当然这个忏悔当中还包括皈依,不是说你在佛前发露一下就可以了,你要有一个法门,你必须有佛、法、僧的力量,你要有一个八十八佛、或者大悲忏、或者拜阿弥陀佛,你必须某种程度有三宝的加持,才能够做到的,所以你的皈依也很重要。

第二个:发愿。你要对未来要永断相续,持戒、发愿永不再犯。这个是我们在临终的正念,第一个要做的事情:你必须找出时间好好的做这个功课,忏悔业障的功课。第二个:就是依观发愿。没有一个人往生,是临终才想到要去那里的,不可能。

所有往生的人,他早就知道他要去哪里,一定要先有一个人生的规划,你不能到临终才决定要到净土去。

思想的改变,一般人,利根人不讲了,那种顿修顿悟的;绝大部分人的思想改变,都是点点滴滴的,就像一棵树,你要把它从东边搬到西边去,那是慢慢慢慢的搬动的。我们无量劫来会在娑婆世界得果报,就是因为我们对娑婆世界是有贪爱的。

所以几乎所有人的思想是要修正的,正常人是不可能往生的,正常人,除非你是大善根的,你根本不需要今生修行,你佛号提起来就马上往生的人,这个人前生是大善根,他前生修得很好,他本来前生就该走了,一时的糊涂,所以他今生对他来说,他有没有修,对他影响不大,但这个是特例。

正常人你要往生之前,你的思想是要调整的,你没有调整,你是往生不了,正常人。

所以你不断的在佛堂当中的思惟观察,慢慢慢慢调整你的心态,从贪恋娑婆,然后把它转成欣求极乐,就是思想的改造,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让你的生命只有一个目标:我一定要往生!你别无选择。

思想的改造,你必须从道理上的觉悟,谁劝你都没有用的,因为别人劝你的东西,对你来说是外来的,它对你的影响,可能只是一句话而已,但是你真实的从道理上的觉悟,发自内心的力量那才是你真实的力量。

所以佛陀讲很多的道理,你必须把它做一个会归,不断在心中不断的跟自己沟通,用现在的道理跟过去的你沟通,让你的思想从贪恋娑婆而转成欣求极乐,这个就是你要做的第二个功课:思想的改造。

第三个是最关键的:会归佛号。大乘佛法的操作,我们前面讲过,你要知道它的开合,圣道门的开合、所有的会归,你看那个菩萨他整天忙这忙那,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是法法消归菩提心;净土宗是法法消归佛号,要会归佛号。

我们所拜的任何的忏悔、我们所修的观行,你要观想这个完全是弥陀本愿的摄受,会归到这句佛号。

就是你要告诉你自己:有这句佛号,我一定可以往生!我们在发愿的阶段,是我一定要往生;当你会归佛号的时候,你从我一定要往生,提升到我一定可以往生!

所以从这个唯识的角度,我们净土宗,你有志于追求临终正念,要做三块:第一个忏悔业障;第二个依观发愿;第三个会归佛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愿不切,行不深

先说愿不切 蕅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

净土行人晚年要做三件事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现在拥有的只是幻觉而已

我经常遇到一些朋友,他们告诉我,自己拥有什么什么样...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佛教词典】阿罗梨

(杂名)屣之饰。四分律开宗记八本曰:阿罗梨,以鸟毛...

【佛教词典】二明

(名数)五明中之二:一、内明,佛所说大小乘之教法也...

布施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布施,因为它是生命实现的一部分。...

对坏习惯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

圣严法师《现代人的修养工夫》

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

【佛学漫画】清明·生命之思

认知死亡的过程,同样也是一场生命的疗愈,目的是在死...

现在是过去的果,又是未来的因

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礼,德之范也。即礼是指规范,尊卑有序。《曲礼》曰:...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

不管哪一宗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还是生灭

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

修行有什么快捷方式

问: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习气? 慧...

突发脑溢血,念药师佛化险为夷

药师法门,又叫延寿法门。当有人死相现前,神识出窍之...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选一则旧时的故事给大家:从前有一位书生,姓焦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