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净界法师  2020/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不实,是失是轻;禅定智慧之乐,无漏无为,寂然闲旷,永离生死,与苦长别,是得是重。如是分别,故名巧慧。

前面的念,他只是把这件事情记住;这个慧,他是深入的观察抉择。他怎么抉择呢?筹量世间快乐跟禅定智慧乐,它的一个得失轻重,这件事情很重要,这件事情是我们能不能成就止观的一个关键。

怎么个度量法呢?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不实,是失是轻。世间的快乐,这当中有两个相貌:

第一个,它乐少苦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世间的五欲乐,往往你在受用的时候,都夹杂着烦恼跟罪业,你这样的安乐会给你的未来带来极大的痛苦。因为烦恼跟罪业正是招感痛苦的因缘,就好像说一个甜美的食物,虽然你吃的很甜美,它会让你得到一个暂时的幸福感受,但是吃下去以后,后患无穷,乐少苦多,你得到的是极少的快乐,但是你未来得到的是很多很多的痛苦,来弥补你得到快乐的代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虚诳不实。就是说,它的体性是不真实的,如梦如幻。

所以说之所以我们无量劫来去受用五欲的快乐,我们永远都得不到满足,我今天受用了五欲,我接下来又要受用五欲,这整个过程它没有满足的时候,因为它跟我们的真如佛性不相应,它完全是一种妄想的境界,妄想那当然是得不到满足的,那是虚妄的想像,所以说它是失是轻。

那禅定的快乐不同,禅定的快乐无漏无为。这种禅定的快乐,还有这种寂静的快乐,你在受用的时候,它没有任何的过失,你在禅定生起的时候,那种法喜的快乐,你可以尽情的享用,它不夹带烦恼也不夹带罪业,而且寂然闲旷,内心没有任何的挂碍,不像受用五欲乐,你有很多的挂碍、很多的烦恼,内心是非常的寂静开阔,而且没有挂碍,可以永离生死,与苦长别,是得是重,如是分别,故名巧慧。

我们在修止观的时候,这个背后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对智慧的观察,对生死的厌恶,对极乐世界的欣求,有这样的动力有这样的抉择,才能够使令我们去精进的修行。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李娜的解脱之路

李娜以《青藏高原》、《嫂子颂》、《好人一生平安》等...

长夜漫漫恶道苦

一天,只夜多尊者与弟子入石室城乞食,进城门时脸色突...

证严法师《生死自在处红尘》

有一次我到慈济医院探视病患时,有位护士小姐跟过来说...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为什么爱到后来都是苦

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

黄泉路上无老少,年轻不急求解脱吗

问: 学佛的终极大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作为一名...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并没有涅槃

圆教和禅宗是一致的,佛说的法是对机不同,目的都是明...

在经济危机下你可以过得很简单

有人预测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萧条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慢...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追求物质的乐受是无底洞

你生活的快乐不快乐,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个正...

【佛教词典】普光天子

(天名)三光天之一。星天也。即明星是。谓为虚空藏菩...

【佛教词典】火坛

(物名)又曰炉坛,护摩坛等。谓修护摩之火炉也,大疏...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

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

善良被人利用,该怎么办

佛弟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还是更为善良一些的,更...

十二时中,障碍修行人所对应的十二种动物

这个精魅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本来面目是一个动物,但是...

这个法门看似平常无奇,利益却不可思议

原文: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

转纷诤为正义.化戾气为祥和

面对今日社会种种纷诤、不安、惶惑等乱象,我们要如何...

我们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