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宗性法师  2021/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么叫遍行心所呢?它描述了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比如说,我看到这个杯子,首先是从哪儿开始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直接看得到这个杯子?能不能直接认识它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我们只能间接地认识到它,今天的生理学也是这样讲的:这个杯子的影子通过眼球(眼球是个透镜),然后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留下影像。

遍行心所讲的就是这样认识的过程:首先是认识的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佛法上把它叫“作意”,然后我们的认识功能就通过认识的载体接触认识的境,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个杯子,就是我们的眼识通过眼眶里的眼珠而形成的眼光,最终落在杯子上。佛法上讲识与根接触到境的过程叫“触”。

既然眼睛接触了杯子,就会立刻升起觉知反应感受,这就是“受”。通过“受”采集来的简单信息再做综合判断,这就是“想”。在了知是杯子之后再去进一步做对杯子的取舍的判断,这种行为趣向的思考,就是“思”。

我们再整理一下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和思构成了我们整个认识的过程。之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讲这几个心所,主要目的是要大家意识到认识的复杂性,从而了解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某人看到有个和尚戴眼镜,或者是看到人家坐车打的,就盲目地作些草率的判断,甚至还升起谤佛的念头,这就不应该了。我们现在了解了遍行心所,知道认识的最后一个过程是“思”,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审定事物的时候谨慎的对待这个“思”了。如果大家真的能够谨慎而“思”,对于人性的判断就会简单多了。当然,我这个简单是建立在能够谨慎而思的基础之上的哈!它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由单一的某个器官对事物的单一的认识。

第二是别境心所,有五个,因为跟今天讲座的内容没多大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跟大家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百法明门论》,里面有详尽的解释。

第三是善心所,有十一个,分别是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和不害。这些心所,是让我们升起信心、升起正念、抵制诱惑、刻苦学习的良善心所,是值得提倡的,这也是前面讲的需要、也应该认真有效地开发的。

而我们的人性为什么不能什么都开发,什么都张扬,什么都解放出来的原因,就在于下面要说的这几十个坏的、不良性的心所。也就是排在第四的六个根本烦恼心所和第五的二十个随烦恼心所,其中随烦恼心所大多由根本烦恼衍生而成。

第六是说不清好坏、善恶的不定心所,又叫无记心所。

学佛法的人,大概都知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其中贪是对欲望的不满足,嗔是对不顺心的过激的发泄。

说到贪,诸位,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就没有欲望吗?说到嗔,我们不妨再问问,我们自己的内心真的很平静吗?

以前看到一则新闻,说在国外某学校发生了枪击事件,造成几个学生无辜丧命。像这样的事件,在西方国家来说简直是不稀奇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张扬个性啊!他们不提倡谦逊,提倡强势,你看西方的文化艺术都在宣扬表现强势才能够彰显个性,甚至认为谦逊是懦弱的表现。

各位,这就是让人痛心的地方啊,如今优良的传统变成了缺点,而强力反而变成了彰显个性的优点!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个术语——暴力美学!虽然这个“暴力美学”说的好像是拍电影的美学,但是诸位,想想看,电影作为传播的媒介,对当今一代的年轻人,当然也包括在座的诸位,是有巨大的影响力的,道理很简单,近墨者黑嘛!天天都接触这些信息,还不保存在你的硬盘——阿赖耶识里吗?

诸位你们看,这暴力都上升到美学了。如果真的要拯救目前这种心性的状态,应该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做什么呢?努力断掉上面所说的这些邪恶的心所啊!而不是像有些人提倡的那样,开放人性,张扬个性。

跟大家讲这些心所的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其实我们人的内心世界里,恶的、不良性的心性远远多于良性的心性。明白之后,我们才能够有效的发掘自己的良善的品性,抵制、束缚自己邪恶的、不良善的习性。

了解了内心世界,了解了人性的构成,才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人的自由和权利。在中正平和的心态下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六种女性的不同性格特点

人有男女之别,男女之间除了身体上的构造不同,心理、...

一直善良下去,总会离幸福更近

30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善良的种子终会开花

哈恩皮尔是德国柏林一家豪华餐厅的小厨师,他工作兢兢...

善良的人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

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心中越善,离佛越近

山上有座庙,庙前有棵树。 院里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

【推荐】被尘埃封在心底的善念

一个杀人犯亡命逃窜了整整一年,来到小镇时,已经衣衫...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

怀孕时可以念什么经

问: 请问师父,我现在已经怀上第二个孩子三个月了,想...

念佛的八种相应法和三种不相应法

念佛八法 第一、摄心念:把心收摄起来,即所谓:都摄六...

现代人造业有四种特点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佛教词典】诸尊别行护摩秘法

密教修法有诸尊别行与诸尊合行二种护摩法。别行,即对...

【佛教词典】梵身天

【梵身天】 p1032 卽梵众天。佛地经论五卷十八页云:梵...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嫉妒造业,随喜有功德

恶念,就是从贪、瞋、痴所生出的。我们带着贪、瞋、痴...

观音菩萨感应故事:治愈脊髓瘤

10年前,我因患病,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危难关头,...

每一种果报都经过三个阶段的变现

我们强调业力,我们也讲到果报,那么当果报变现的时候...

孝顺心,是学佛的第一步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你想一想,我们无始...

一钵饭,佛都不能消受,唯有父母能消受

我们的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

弘一大师劝人听钟念佛文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

如何判断菩提心真不真

问: 师父,那这个菩提心真不真,有没有什么检测的标准...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三祖大师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所谓至道,一是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