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虚云老和尚  2021/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着,不识自心是佛。

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即佛。”师即大悟,遂礼辞马祖,至四明梅子真旧隐处,缚茆(茅)而居。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曰:“只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什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大梅以偈答曰: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僧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

可见古来的人是如何了当和简切。只因你我根机陋劣,妄想太多,诸大祖师乃教参一话头,这是不得已也。

永嘉祖师云:“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高峰妙祖曰:“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潭,直沉到底为止。”我们看话头,也要将一句话头看到底,直至看破这句话头为止。

妙祖又发愿云:“若有人举一话头,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堕拔舌地狱。”只因我们信不实,行不坚,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话头决不会随便走失的。沩山祖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棒喝透出华严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禅者悟道时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有一位学僧,恭敬地问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悟道...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

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

圣严法师:不除妄想不求真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供养正法法师等于供养十方诸佛吗

问: 请问师父,有人说,供养弘扬正法的法师,这个功...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佛教词典】关内四圣

又称关中四杰。后秦时,译经大家鸠摩罗什(344~413)...

【佛教词典】毗指多婆多

(杂名)Vijitavat,日之别名。译曰胜者。见大威德陀罗...

你适合出家吗

佛友和我聊天,聊完后问我:师父,你看我适合出家吗?...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李连杰与圣严法师座谈记实

当扬名国际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师,他们会碰撞出...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福报是用来修行的,不是用来享受

有道友问:自己从事股票业多年,感觉不务正业,但生活...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问: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师答:...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本焕老和尚数十载慈善护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句话是本焕老和尚...

各宗要略——三论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

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你说:...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