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净界法师  2021/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是未来你正念真如的方法,你要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不迷:是一种智慧的观照;

不取:是一种禅定的安住;

不动:就是持戒,身口意不要乱动。

这六个字的实际运用,有两种不同方式:

如果你是一个老参,已经修学《楞严经》多年了,你在整个破妄显真的过程当中,可以直接从“不迷”下手,直接理观——“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的体性本来是空的、真如本性是我本来具足的,当下就可以回光返照自心。所以,老参的修学,是从“不迷”的理观,来带动“不取、不动”。大乘佛法的戒、定、慧,它是一体的;声闻戒的戒、定、慧,是由持戒而成就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这样次第上来的。大乘佛法两种修学都可以做到,可以从智慧——生起智慧的观照,就能够帮助你持戒、帮助你禅定。这种人,他理观的智慧强,从“不迷”而带动了不取、不动。

如果是初学者,“理观”比较薄弱怎么办呢?本经是说从“不动”下手,先从“事修”修起。佛陀提示了二个方法:第一个,“持戒”,持四根本重戒;第二个,“持咒”,持“楞严咒”,或者持“楞严咒心”。好比我今天遇到了境缘的刺激,理观提不起来,可以先要求自己不动——不要乱动,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觉:这个末法时代,为什么讲“魔强法弱”?因为这个世间所制造出来的气氛,都是在“刺激你打妄想!”你注意看:现在的环境要求效率性,知道了就要马上去做,否则你就失去竞争力。

《楞严经》的思想完全不同,遇到事情,先不要乱动,等到“妄想”过去了、“真如”显现了,才可以去做。《楞严经》的观念是“谋定而后动”,所以研究《楞严经》之后,你整个生命的脚步会放慢,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过失也就减少了很多。

妄想是冲动的,它是情绪化的,你可以先从“不迷”下手,也可以从“不动”下手,都可以。总而言之,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它所对治的就是:消除我们心中的妄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

星云大师《幻想的毛病》

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标,才能定宗旨,才能按...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喝茶的十个益处

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叙悟由,而曰:不信有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

【佛教词典】集会钟

又称行事钟。法会开始时,为集合大众所鸣之钟。禅宗于...

【佛教词典】五见别立二取

【五见别立二取】 p0278 大毗婆沙论四十八卷四页云:问...

舍报往生法是否可取?

问: 是否存在舍报往生法,即舍去当生快速求生净土,...

素食不会营养不良的道理与正确吃法

荤素之争已经不知进行了多少年代。并且,越来越激烈。...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

法诚师父的二三事

据说,很多师父出家前都遇到过一些不思议事。我与法诚...

四十八大愿——(第29愿)受经普得智辩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于诸经法若受持、若读、若讽诵、...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浅议如何集中精神

现代人在生活中,时常感觉无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学习...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师译《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中有这样一段...

临终助念应以何心态来念佛

问: 在为临终人助念过程中,应当持什么样的心态念佛...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