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智彻大师  2021/1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举话头工夫动静节次,与初机入道四众安顿手脚处一一具陈,向下正与学人论根本始末来源去就。

何为根本?以五戒,是为根本。何为始末?以久长不变心,是为始末。何为来源?要知空劫以前事,是为来源。何为去就?要知此一件大事落处,是为去就。学人既要明此一件大事来源去就,必须坚持五戒,精修十善,意不外驰心无散乱,动静闲忙纯一正念,方与工夫上稍有相应分。

前云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又云清信男、清信女也。先举在家二种,首以孝顺父母,敬重内外六亲眷属、坊巷邻里,当知尊卑贵贱,谦让仁慈,上下和睦,此孝子顺父母之情也。

这孝顺二事世人以为常语,不知其理甚优甚广。略言孝者,四事供给。何为四事?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敬爱侍养,是为孝也。

顺者,顺父母之颜色。顺父母在理之所欲。凡有所为,不违父母之意。若有如是孝顺之心,上下和睦,父母得以不动心。此是世间孝敬善道,天伦之理,何异常乎?

更能持斋奉戒念佛参禅,欲求大乘,了脱生死。此又是出世间之大孝大善也。四恩普报,三有均资,何虑一生父母而不报乎?

(此下注明五戒之相,与五常相配而互用也。五戒者,一不杀生,故曰仁;二不偷盗,故曰义;三不邪淫,故曰礼;四不饮酒,故曰智;五不妄语,故曰信。此五戒,四众既欲念佛参禅,必须坚持守护。

此再重明邪淫之戒,教中所谓在家二众不能全持,单止邪淫一戒,随顺修行故。《楞严经》云:“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生四天王天。”若能全持不犯,精进念佛,临终之时,必往极乐,莲华化生,决无疑矣。

此淫欲之戒,非出家二众敢有违犯。出家者,脱尘离俗,圆顶方袍,入圣超凡,名为僧宝。宝者,如清净摩尼之宝,令人眼见眼根清净,耳闻耳根清净,舌谈舌根清净,身触身根清净。又云福田僧,若复有人赞叹布施得无量福,譬如良田,一粒种子投之于地,获利万倍,故曰众生良福田也。

所以出家人举心动念,即名破戒,焉有邪淫之事也。)

五戒者,止杀为首;五常者,以仁为首,故不杀可谓仁。仁者,慈也、忍也、博爱也。好生恶杀,故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远庖厨。”此是仁之戒也。

义者,宜也、平也、大用也。合宜之事,当行则行之;合用之物,当取则取之。非义而不行,不义而不取,故君子见得思义。夫子之时,路不拾遗。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是义之戒也。

礼者,中也、履也、大体也。《家语》云:“昔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人嫠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风雨,嫠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嫠妇自诵与之言:‘子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纳也。’妇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所谓焉有邪淫之事欤,此是礼之戒也。

智者,慧也、明也、高超也。知与日者,若人有知,如天之有日。知下安日,故曰为智。智日升空,无幽不烛。是以饮酒,昏乱真性,则智慧之心不明矣。浮云翳空,则智慧之日不照矣。故经云:“饮酒者,犯三十六种失功德事。”故《书》中《酒诰》制戒亦严。羲和酖湎于酒辱身败德,故禹恶旨酒好闻善言。梁武帝四十六年不茹五辛荤酒,自云:“不饮酒,无昏迷障。”孔子曰:“不为酒困。”皆谓酒能昏智乱性,众圣皆止,此是智之戒也。

信者,诚也、实也、真重也。昔有二贤士,即范张也。千里之途半年之约,范云:“九月十五日至谒。”张具鸡黍而待之,时至人来。诚信君子故无妄也,此是信之戒也。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顺天理而行,守死善终之道。稍有其过,则丧身败德,无善道称之,扬名于后世矣。何况吾教中四众,念佛参禅,欲求无上妙道,又是出世间大善大因缘,永脱轮回到涅盘岸得大安乐。而不遵守此五戒,欲脱轮回到涅盘岸者,是不可得也。

《禅宗决疑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戒法的功能

《业疏》云: 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

没受戒念佛能往生吗

问: 在家修行没有受过居士戒,如精进念佛能否往生西...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来,百姓将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

善导大师: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

凡在三界里打滚的,这些都是障

但凡在三界圈里面打滚,所有的家人呀,亲人呀,好友呀...

【佛教词典】敬上慈下

(杂语)谓上于尊长恭敬供养,下于一切慈愍爱念也。观...

【佛教词典】本形

(术语)六地藏六使者及延命地藏胜军地藏等,并非有本...

真的有前世吗

昨天,一名网友不断追问我:你相信前世吗?前世真的存...

专修、助修与杂修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

你有善因好缘,怎么会没有感应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希望能有宗教的体验。宗教的体验不...

用平常心来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

往生到极乐世界为何就能得不退

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不退?这个不退的点在哪...

念佛一法,顿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断一份惑,证...

劝念观音菩萨圣号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

星云大师《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我很荣幸能在台湾宣扬佛教多年...

决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

坚受信念

在久远的古代,有个喜食人肉的国王,常常命令厨师在夜...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问: 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