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弘恩法师  2022/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大智度论》云:“破戒者堕三恶道,若下品持戒生人天;中品持戒生六欲天;上品持戒践行四禅八定,生色界无色界天”。

下品持戒有三品,下品持戒生人中,这是世间的品,下品生人中,中品生欲界天,上品持戒如果能修四禅八定,能生到色界、无色界天。这都是因持戒而摄持的一种果报。

上品持戒有三种,上品戒就是得到出世间的果报,下等持戒即清净,得阿罗汉,阿罗汉是上品中的下品戒;中品得辟支佛果;上等持戒清净得佛道果。

所以,经典中说:“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这就是戒律的重要性。

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律,关乎着我们学佛修行乃至来生的果报,戒律就是最基础的修行。没有戒律的保证,没有戒律的保护,我们一切善业的功德就很难得以生发。

经典里说:“戒如平地,万善从生;戒如良医,能疗重疾;戒如明珠,能破昏暗;戒如船舫,能渡苦海;戒如璎珞,庄严法身”。

戒,翻译为学处,就是我们习行之处、修学之处。我们从最初的皈依,就当从持戒开始,没有戒律的基础,善法则难以生发。善法的缺失就是有漏的善,没有戒律的防护,我们更容易去造作种种恶业。从而损减我们的种种功德,假若连人身都难以保证,又谈何修行?

所以,一定要努力持戒,护戒如护持自己的眼目,这个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础。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纵然是常见佛面,常随佛学,没有持戒功德的护持,我们终不能得道。

外道的不究竟,正是因为没有佛陀开示的这种正戒作为防护,从而很容易走入邪戒的修持之中,而一个真正学佛之人能够感受佛陀教化则是一生莫大的福报,佛陀自大悲心之中潺流出的智慧,为我们制定种种戒法,这些戒法就是防护我们解脱三恶道,防护我们漏失种种功德的无上妙药。

所以对于在家居士而言,更应将修持五戒(杀、盗、淫、妄、酒)作为修行的本分与成佛的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吃饭宁早不晚是持护法

出家时节,知何不须?然于一食,日别常法。但用步晷一...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砍树取果

在一座宫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树,结出的果实...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

尊者降龙记

佛灭度后的七百年,在罽宾国,有一只恶龙王,名叫阿利...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为什么佛陀敢施设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

契悟当下这一念心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清净臭秽,寄此陶炼耳

【原文】 唐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疠疾...

【推荐】临终助念念佛时需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用心照顾,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乱叫 如果这个人已经昏沉...

【佛教词典】内明

五明之一,即明白佛所说的五乘因果妙理。佛法主张万法...

【佛教词典】回向轮陀罗尼

(杂名)为回向而诵之真言也,如回向之胜利金刚轮,故...

【佛学漫画】《净土圣贤录》生死大事,在此一举

百劫千生的生死大事,就在此一举。你要努力直往,不要...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家吉祥。我们又在道场白华庵,今...

爱是一种心境

盛产童话的丹麦有两位科学家,他们是兄弟。弟弟叫哈洛...

你到寺庙里干什么来了

现在有好多居士都愿意到庙里面住一住。他们来的目的也...

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

苏东坡泣泪谏言:我哀篮中蛤

《我哀蓝中蛤》 宋苏东坡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

残经与破损佛像的处理方法

残经不能修补,烧掉没有罪过。如果是还可以看,可以修...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守戒的僧人

释尊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传法的时候。一天,许多化缘归来...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