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净界法师  2019/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就是罪,你犯了以后,就会产生罪业,就会创造今生来生痛苦的果报,就是性罪,它的体性就是罪。

饮酒,它只是遮罪。酒本身不是罪,喝酒,酒本身不酿成罪,但是它会带动罪业。它本身不是罪,但是会引生其他的罪,所以佛陀遮止,是这个意思。

辛一、解释名义

我们看第一个,解释名义。什么叫作酒。请合掌。

凡具酒色、酒香、酒味,饮之能醉人者,名之为酒。

这是古代的解释了,就是有酒的颜色,有酒的香气,有酒的味道,三种定义。但是简单来说,现在的科学发达,就是说只要有酒精成分的,不管是米做的酒、水果酒,不管是什么酒,只要验出来有足够的酒精成分,能够醉人的就是酒。

酒的一个特点,我们佛法叫作无明药,会让一个人心智猖狂,一个正常人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喝了酒以后,他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遮止,因为会使你失去理智。酒本身不是罪业,但是会带动其他的罪业,因为它会让你失去理智,所以佛陀要遮止,是这个意思。

辛二、具缘成犯

它的犯罪因缘有三个。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是酒

二、无重病因缘

三、饮咽

第一个,它本身有足够的酒精成分,有醉人的情况;第二个,你没有重病的因缘(待会儿再说明什么叫重病因缘,在开缘的时候再说明);第三个,你饮咽,犯的成立要吞下去才犯。如果你在吃的过程不知道它是酒,你含在口中觉得有问题,赶紧吐出来,不犯,一定要吞下去才犯。这个是具缘三种。

辛三、犯戒轻重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有中品跟下品。只要是有酒色、酒香、酒味,就是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是稻米、水果、醋所酿成的酒,你喝下去,能够让一个人产生昏醉,就是犯到饮酒戒当体的中品可悔罪。如果它有酒色、酒香、酒味,但是它的酒精成分很低,你喝再多也不会醉人,但是它的确有酒精成分,下品,比较轻。因为它至少不会让你心智猖狂。那么你只是含在嘴巴没有吞下去,也是下品可悔罪。

这一点我们简单地作一个补充。

在菩萨戒,跟酒有关的有两个:一个是你自己饮酒;第二个是你把酒卖给别人。菩萨戒中饮酒是轻罪,因为你伤到你自己而已;你今天开一个商店,把酒卖给别人,在菩萨戒是重戒。你如果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失戒体。因为你把这个无明药卖给别人,明明知道它是酒,你为了利益还是卖给别人。所以诸位!卖酒是重罪,喝酒是轻罪,因为它的伤害程度不同。你喝酒,你伤到自己;你卖酒,你伤到太多人。所以这个地方有不同的说法。

辛四、开缘情况

开缘情况有四个。请合掌。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第一种情况,就是你到外面吃饭,店家把食物放了酒,你不知道,但是你第一口吃的时候误饮了,第一口不犯。但是你知道它是酒,你第二口再吃就犯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所以第一口不犯,误饮不犯。

第二种,“以酒煮物,已失酒性。”这个酒经过长时间的煮,它的酒精已经蒸发了,已经没有酒精成分了,这个不犯。

第三种,“病时余药治不瘥,以酒为药”。这个说明一下,以酒为药引,有两个条件要具足:第一个,重病的因缘。这个病不治,已经影响你的修行,甚至于影响你的生命,或影响你的法身慧命,就是你这个病太重,你不治不可以了,这第一个,重病因缘。第二个,无可取代。你问过所有的医生,没有东西可以取代它。这种情况暂时开缘可以,但是你不能为了补身去吃那个药酒,那就不对了。它是重病因缘,它的开缘是重病因缘。

第四种,“以酒涂疮”。这是用来治疗伤口消毒,你没有喝到嘴里,只是皮肤的消毒,不犯。

这饮酒戒我们讲一讲它的公案,大家参考一下,佛陀为什么制这个酒戒,它的缘起。

佛陀在世时,有一天带着弟子到了支提国,一个印度的小国家。支提国有个小村庄,它旁边有个湖泊,湖泊有一条毒龙,经常利用晚上的时候出来喷毒液,哪一个人被它喷到以后,马上就死掉了。

这条道路是必经之道,你不走还真不行,所以大家很困扰,就到了僧团,僧团就派了娑伽陀尊者去降伏这条毒龙。

娑伽陀尊者是什么时候去的呢?他晚上去。拿着一个钵,到那个湖泊的旁边打坐。这条毒龙一闻到人的味道想,这个人那么大胆,竟敢在我的湖泊里面打坐!那条龙不是喷毒液,它喷火要去烧娑伽陀。娑伽陀是一个大阿罗汉,三明六通八解脱入火光三昧,他生出光明保护住自己,然后再把火弹回去,结果那条龙就被调伏了。调伏以后,就皈依了三宝,不敢害人了。

村民就很高兴,很感恩,很多人一起请娑伽陀来家里应供。饭菜弄得很丰盛,旁边摆了一杯黑酒。娑伽陀在高兴之余,顺手把黑酒一饮而尽,喝完就醉了,醉倒在回精舍的路中间,衣服、钵就散满地上了。

佛陀带着弟子经过时,就明知故问,说:“这个人是谁?”弟子说:“是娑伽陀。”“喔,是刚刚降伏毒龙那个吗?”他说:“对。”佛陀说:“娑伽陀没有喝酒时,可以降伏毒龙。喝了酒以后,连地上的蛤蟆都没办法降伏。”

所以佛陀就召集比丘说:“圣人饮酒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佛陀就诃责饮酒的过失,制定了饮酒戒。一个三明六通八解脱的阿罗汉,喝了酒,当然他不会造业了。但是他的心识,那个明了性,也是失掉了,也是昏睡了,何况是凡夫呢!

《楞严经》里面,跟饮食有关的有三个东西:第一个,酒;第二个,肉。肉你吃下去,增长瞋心。你经常吃肉,你要小心,《楞严经》上说会变成大罗刹。酒肉穿肠过,罗刹心中坐。真的,心跟饮食是互动的,我们心无形无相,但是它受熏。

第三个是五辛葱蒜,生吃增恚,熟食发淫。葱蒜生吃,增长瞋心;把它煮熟了吃,增长淫心。所以饮食当中,你要修道,这三个不能吃:酒、肉、葱蒜。它对你的善根,是潜移默化地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

弘一大师开示律学要略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

问: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这样做...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界法师:五浊恶世

娑婆国土的特色,这个地方讲出一个相貌叫五浊恶世,我...

出家人可以赡养和照顾父母吗

经常有人会问,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持咒常识问答简选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

观音菩萨度众生的事迹,讲都讲不尽

我们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就一定要想观音菩萨为什么称作...

【佛教词典】权实同体异体

天台宗谓权教与实教平等无二,称为权实同体;反之,权...

【佛教词典】三人淫女梦

(传说)佛在世有三人为伯仲季,闻毗耶离国有淫女,名...

如何对治宿业恶疾

光粥饭僧耳,一向率真,绝不肯虚誉人,亦绝不愿人虚誉...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

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成功

阿来是个16岁男孩,暑假快到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

卖本命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骗术知多少

近些日子,很多群里出了一些怪事: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

印光大师示戒杀之要

【原文】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

别让难得的人生掉进「空」的陷阱

学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误解为处于被打击了、绝望了、避世...

地藏菩萨给我的恩泽

1946年夏天,我在上海楞严佛学院读书,一夜由于晚睡而...

圣严法师《运用所缘 精进奉献》

很多人见了面都会说:因为我们有缘,所以在一起工作;...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我们再看正修。应该用什么态度布施才能够构成波罗蜜。...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

何为「我执」

问: 请问师父,何为我执? 大安法师答: 这个我执是与...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