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得不偿失,快乐跟痛苦不成比例

净界法师  2024/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得不偿失,快乐跟痛苦不成比例

我们建立一种忆佛、念佛的信心,那怎么忆念?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我们希望临终的时候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不要跟娑婆世界感应了。虽然我们阿赖耶识还有很多业力,但是我现在这个业力不要去刺激它,这是你要做的。你千万不要把阿赖耶识的业力,这种睡觉这种沉淀的业力,去把它唤醒。你好不容易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把业力给沉淀下来,你不能再搅动它了。就是临终的时候,你怎么样能够悄悄的走过生死关,不要把生死业力的开关触动,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第二个你能够正确的打开阿弥陀佛的感应的开关,做这两件事。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给我们一个很正确的指导,叫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要做好两种忆念:第一个对娑婆世界过失的忆念;第二个对极乐世界功德的忆念,让你产生两种心态?。我们前面的空观,是离一切相,把所有的心态全部的销毁,让你无分别住。现在要重新建立两种心态,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的停下来,把生命归零。那么现在重新借假修真,借娑婆世界的假相,让你厌离娑婆;第二个借极乐世界的假相,让你欣求极乐。所以现在这个相怎么样?重新要借回来了!前面的空观让你离相,对不对?现在“相”你已经不执著了,这个时候把它借回来。

那怎么借呢?第一个我们先借娑婆世界的相。第一个借今生的相。我们要观想今生的相是无常败坏的,娑婆世界就是不安稳的:“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须到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对来生的相。我们来生有三恶道的危机,你不能对娑婆世界的来生有所期待,因为你期待的结果,就是让你得到第二生的快乐,然后你第三生就直接去三恶道去了。我相信如果说让你得到一生的快乐,然后直接到三恶道刀山油锅去,你是不会选择的。所以你今天如果对娑婆世界有所期待,你就很可能有到三恶道去的可能性了,那么这是一个总相的观察。

第二个我们再观察这个轮回的过失有三种:第一个苦多乐少。我们不要讲太差的人生了,就讲今生好了,今生在你的生命里面算不错的喔!说实在,今生这个水泡冒出来,对你来说算不错的人生了吧?因为我们大部分都在三恶道,你做人算不错了,今生是一个不算太差的果报体了,但是你回忆你的过去,在人生里面痛苦的因缘多、快乐的时间少。其实人生是得不偿失,快乐跟痛苦不成比例。佛陀说刀上的蜂蜜,虽然你承受,当然人生也有快乐的一面,我们不能否认,但是快乐就像刀上的蜂蜜,你舔蜂蜜的时候,你的舌头被割伤,你付出代价,所以娑婆世界的快乐,全部要有代价。

既然人生是得不偿失,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轮回呢?因为你被你的妄想骗了。我们总是记住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小时候成长过程可能有一些影像,给你很幸福快乐的感受,然后你的心在分别这种感受的时候,你坚固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里面,然后从今以后,你就不在乎娑婆世界的真相了,你在乎的是那个影像,你希望那个快乐影像再一次出现,即便你承受到很多痛苦,老病死的折磨,你也不在乎。直到佛陀出现了,把你从妄想里面拉出来,说你不要活在妄想了,你看看,从依他起的角度,你看你一生走过来,你就知道痛苦的时间多,快乐的时间少,每一次都是这样,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第一个娑婆世界,你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你凡事要追求快乐,你一定要付出代价;第二个展转相续,这个最可怕的。如果你不解决它,它永远不会消失。我们说很多痛苦都会有期限,你说我肚子痛,痛了几天慢慢会好,但是轮回的病它永远不会好。轮回的可怕就是,你不面对它,你就一直的轮回下去,它没有一个期限的,这是它的可怕的地方。这个梦越做你越难醒过来。所以你不处理它呢,它就一直下去,展转下去。

第三个毫无意义。有些痛苦是有意义的,就是这种痛苦会给你增上,比方说你去拜佛,虽然会给你身心的痛苦,但是它的痛苦会有增上的效果,这种痛苦是有意义的痛苦。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没有帮助。就是说你受了无量劫的痛苦,你还是颠倒妄想,该打妄想还打妄想,你不会在痛苦当中得到任何的启示,不会的,娑婆世界的痛苦对你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娑婆世界不值得我们忆念,我们现在开始在重新建立心态了。前面是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心态全部停下来,就无分别智;现在是有分别住了,开始把娑婆世界的相,重新借过来。到了临终的时候,你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不能等到临终再做决定。从今生的观察,重点在无常败坏,这种不安稳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推荐】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包装纸上有佛像该如何处理

问:请问用过的香盒和装香用的纸袋(上面印有佛、观音...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恭敬心不仅仅是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万事万物都要生...

【佛教词典】阿赖耶识与诸受俱转转相

【阿赖耶识与诸受俱转转相】 p0784   瑜伽五十一卷七...

【佛教词典】随增

即随顺增长之意。烦恼于其所缘之境(即对境)中或于相...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身口意不离佛法,这才是真信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选择信佛?很多人是一种盲从...

命运改造在自己手中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

父母对儿女的爱

有一个婆罗门娶一个太太很美,非常的美,但是家境很贫...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我们...

圣严法师《家和万事兴》

种福,就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健康快乐,尤其是家人之间最...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

日行一善

人们相互之间喜欢祝愿吉祥如意,其实这仅是良好心愿,...

风水对后代子孙有没有影响

常常有人问我,有没有风水啊?我说有啊,绝对有道理,...

孝顺的哥哥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