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华严经》中的十种善知识

2024/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华严经》中的十种善知识

我们学习佛法,经常会听到“善知识”这个词。对其含义,每个人都能说出大概,但详细分别其内容,则往往比较笼统。

其实,善知识是佛教一个专用名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指代某种学问,知识这个词在佛教中具有另外一种含义:闻名钦德曰知,睹形敬奉曰识。也就是说,知其心而识其形,能够于修行者有益,引导修行者到达善处的,就叫做善知识,反之就是恶知识。

天台智者大师讲修习止观,要有三种善知识,一种叫外护善知识,一种叫同行善知识,还有一种叫做教授善知识。修行之人欲得道果,必由教授知识以训诲,同行知识以策励,外护知识以资养,三者俱备,方能成就其功。

唐译《华严经》则着重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开佛智慧这个角度,举出了十种善知识:一、能令安住菩提心,二、能令修习善根,三、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四、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五、能令安住成热一切众生,六、能令具足辨才随问能答,七、能令不着一切生死,八、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九、能令安住普贤行,十、能令深入一切佛智。下面我们具体解释。

一、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

十种善知识首先是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菩提心用两句话来简单概括,就是《华严经·十回向品》中的两句话: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个心量完全是舍己为人,一切都首先成就众生、利益众生。

二、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

发了菩提心,还要修习善根。善根有多种多样,一切与菩提心相一致的善法,坚持不懈地去做、毫不动摇、毫不退缩,这种行善的心态与行为,坚如磐石,就好像一切的植物,落地生根了,那就叫善根。

我们见到一位学佛的人精进、专一、慈祥,就说:哎呀,他的善根好深厚。凡是善根深厚的人,不是天生的,都是从不断的修习而来,不断积累、培养而来,所以能够指引我们修习善根的人,那就是善知识。

三、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

波罗蜜者,到彼岸也。波罗蜜要得到究竟,那一定是以无漏的大智慧、大慈悲来圆满地来实践六波罗蜜、十波罗蜜等一切自利利他的行为。

佛经上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个法门,只有联系到第六般若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为统率和指导,才叫六波罗蜜,所谓“五度如盲,般若为眼”。智慧是我们的眼目,在智慧的指导下,在无漏的智慧指导下修习一切波罗蜜,修习一切善法,才能成就波罗蜜。

四、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分别解说一切法就是能够分别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能够分别解说诸法,就能使我们从善弃恶,舍小向大;如果说不能善分别,善恶不分,大小不明,修行就会出现误区,所谓要善分别一切的法,才能于第一义谛而不动摇。当然,善分别一切法,不是一说完了,而是说了以后要找到那个究竟的法门是什么,然后按照那个究竟的法门去修去行。

五、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善知识需要具备使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得以成熟的能力。成熟菩提心,我们这个世间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行菩萨道,修菩萨行,那些受苦受难的人,那些不圆满、不究竟的事才能越来越少。

六、能令具足辩才随问随答善知识

善知识需要具备善巧方便智慧,大众有什么疑问,随时提出来,都能够给予圆满的解答,能够使之改邪归正,弃恶行善。具足辩才不是为了成口头的游戏而已,不是为了耍耍口头禅,而是为了使大众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七、能令一切不着善知识

善知识教导我们远离染着、执着,进一步我们要不执着于生死。生死就是从染着而来,有人执、有我执,就是生死。有所染着,就是不善法;远离染着,生死就能解脱。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如是行如是修,就是真正的善知识。

八、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

行菩萨道是永无休止的一件事,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要以智慧心、慈悲心在六道中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心无厌倦,这是菩提心。

很多人听了这个话感到害怕,如同佛在讲法华经的时候,有五千声闻弟子退席,他听到佛的境界这么广大,行门这么高深。大家也可以反省自己做的到吗?但是在受菩萨戒时,是发了愿的哟,“众生无边誓愿度,能度否?能度!”具体做起来就是要发广大心,发菩提大心。菩提心就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九、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这十种善知识,次第来教导,一步一步地提升,终至成就普贤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贤行愿品》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无边愿力浓缩在一卷经当中,我们经常读诵《普贤行愿品》,就能培养菩提心,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十、能令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上面说了九条,最后归于一条——能深入佛智。什么是佛智呢?就是承担一切苦难而没有负担。佛之所以要成佛,不是他自己有什么需要,而是因为看到大地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苦难不息,所以要成佛度众生。佛的智慧就是指导如何度众生,如何不执着,那就是佛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

依法为师

佛陀成道后,一日在优楼频螺聚落的尼连河岸边菩提树下...

善知识的八种相

居士要亲近善知识,居士在学习佛法,其目的无非是要求...

《华严经》到底有多少版本

我们平常诵读的《华严经》多为《八十华严》,对佛教经...

华严经的十种佛

《华严经》都讲十,以十种佛来摄持。什么叫十种佛?我...

十种魔业

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二、恶心布施...

逆境恶缘也是帮助我们成道的善知识

一日,净饭王往诣佛所,见到迦叶一千人等诸沙门形体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本焕老和尚:2002年弘法寺佛七开示

泉慧老法师讲了几十年经,不但在国内、香港讲经,也去...

界诠法师的学佛出家因缘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

生命中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许多人过日子的方式,好像有一个秘密目标,非要把一切...

【推荐】应该怎样观察我们的色身

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开始的,要是说生命有开始,那生命就...

【佛教词典】实得道向白衣说戒犯缘

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五缘...

【佛教词典】六道四生

【六道四生】 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

四无量心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问: 师父,是经书读得越多越好呢?还是读得越深越好呢...

成功人士的11个好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人想成功地减肥、学吉他,也有...

指与月

有位无尽藏尼,虽为女身,精研佛理,平时常诵《涅槃经...

星云大师:欲作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先从做人起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两句话:欲成最佳龙象,...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

平时做好事的功德需要回向吗

问: 每星期所做的大大小小好事,比如说环保、捐款、...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

「忍」为成佛第一行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